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
來源:解放軍報
2018年07月13日 15:54:00A
中國共産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推動我國經濟實力、綜合國力、人民生活水準不斷跨上新臺階,我國社會主義制度極大鞏固和發展,中華民族迎來了實現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活力之源,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40年來,中國共産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推動我國經濟實力、綜合國力、人民生活水準不斷跨上新臺階,我國社會主義制度極大鞏固和發展,中華民族迎來了實現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征程上,我們要堅定不移走改革開放這條強國之路、富民之路、幸福之路,站在更高起點謀劃和推進改革開放。
只有不斷推進改革開放,才能更好地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推動實現更高品質、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
生産力是推動社會進步最活躍、最革命的要素。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共産黨人接力探索、著力解決的重大問題。改革開放40年來,我們黨帶領人民堅定不移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推動我國經濟總量由改革開放之初的世界第十一位躍居世界第二位,每人平均國內生産總值從1978年的385元增長到2017年的59660元。我國社會生産力水準總體上顯著提高,社會生産能力在很多方面進入世界前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由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和落後的社會生産之間的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同時必須看到,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準,必須堅定不移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
改革是解決發展問題的關鍵。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向高品質發展階段轉變,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只有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才能既加快生産力發展的速度,又提升生産力發展的品質;既擴大生産力發展的規模,又提高生産力發展的效益;既淘汰和改造落後的生産力,又培育生産力發展新的增長點;既優化生産力發展的國內環境,又面向世界拓展生産力發展的空間,等等。我們必須積極貫徹新發展理念,通過自覺調整生産關係激發社會生産力發展活力,通過完善上層建築適應經濟基礎發展要求,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堅持把品質第一、效益優先作為衡量標準,把推動經濟發展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作為實現途徑,把構建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經濟體製作為制度保障。著力加快建設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産業體系,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收入分配體系,彰顯優勢、協調聯動的城鄉區域發展體系,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綠色發展體系,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開放體系,實現“六個體系”一體建設、一體推進,不斷增強我國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
只有不斷推進改革開放,才能摒棄不合時宜的體制機制,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巨大優勢
制度問題帶有根本性,中國奇跡説到底是靠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創造出來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堅持把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結合起來,堅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基本經濟制度以及各方面體制機制等具體制度有機結合起來,堅持把國家層面民主制度同基層民主制度有機結合起來,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鮮明特色、明顯優勢、強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進制度。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共産黨人以敢闖敢幹的勇氣和自我革命的擔當,帶領人民不斷革除阻礙發展的各方面體制機制弊端,銳意推進經濟體制改革,使我國成功實現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偉大歷史轉折。同時,不斷深化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生態文明體制以及其他各方面體制改革,不斷形成和發展符合當代中國國情、充滿生機活力的新的體制機制,充分顯示了制度保障的強大力量。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特色鮮明、富有效率,但依然需要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不斷完善。在全球化的歷史洪流中,國家之間的競爭,歸根到底是制度的競爭。如果我們陶醉於社會主義根本制度的優越性,而忽視不斷通過改革開放來創新和優化體制機制,就會在浩浩蕩蕩的世界潮流面前陷入新的危機和困境。鄧小平同志1992年在視察南方重要談話中指出:“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時間,我們才會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也一再強調,“必須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不失時機深化重要領域改革,堅決破除一切妨礙科學發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作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完成這一歷史工程,零敲碎打不行,修修補補也不行,必須進行全面系統地改革,按照“六個緊緊圍繞”的要求,不斷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使之愈益發揮出根本優勢。
只有不斷推進改革開放,才能增強全社會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形成萬眾一心共圓中國夢的生動局面
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人民是中國夢的創造者和享有者。改革開放40年來,我們黨始終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觀察和分析世界的發展趨勢、中國社會的實際狀況和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和全部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始終深深紮根於人民群眾之中,為實現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奮鬥。改革開放過程中,黨的各項政策制度更全面、更準確地反映群眾利益,各項工作更好地體現群眾的利益,在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求的同時,努力滿足人民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生態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更好促進和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同時,還不斷向分配不公、貧富懸殊以及種種消極腐敗宣戰,推動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當前,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矛盾風險挑戰之多前所未有,我們要贏得優勢、贏得主動、贏得未來,更要充分依靠人民的力量。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揮人民主體作用,關鍵還是要靠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來加以體現和保障。必須看到,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體制、機制、程式、規範以及具體運作上還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在保障人民民主權利、發揮人民首創精神方面也還存在一些不足。只有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在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中發展適合我國國情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不斷加強人民當家作主的制度保障,加快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才能充分調動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才能實現更加切實的人民民主,才能充分體現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巨大優勢。
只有不斷推進改革開放,才能推動中國同世界交融發展,實現共同進步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國開始了對外開放的歷史進程,從經濟特區的興辦、沿海城市的開放到內陸沿邊、沿江城市的開放,從對發達國家的開放到對發展中國家的開放,從經濟、科技、教育、文化等領域的開放到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等,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對外開放力度進一步加大,取得新的重大成就,更高水準的開放格局正在形成。如今,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第一大外匯儲備國,成為全球最重要的跨國投資目的地和主要對外投資大國,國內國際的互動效應明顯增強,相互聯繫、相互影響、相互依存不斷加深。實踐證明,過去40年中國經濟發展的巨大成就是在開放條件下取得的,未來中國經濟實現高品質發展也必須在更加開放條件下進行。
改革開放不僅深刻改變了中國,也深刻影響了世界。中國在對外開放中展現大國擔當,從引進來到走出去,從為應對亞洲金融危機和國際金融危機作出重大貢獻到創建亞投行和共建“一帶一路”,中國連續多年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源和穩定器,促進了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面對近年來“逆全球化”和保護主義思潮的暗流涌動,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舉經濟全球化的大旗,為世界帶來了信心和希望。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展也需要中國。在全球化和多邊主義面臨挑戰之際,中國繼續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積極發展全球夥伴關係,堅定支援多邊主義,積極參與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構建新型國際關係,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世界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強勁活力,為世界各國共同繁榮作出貢獻。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