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賽組委會副秘書長林凱與7位初審評委合影。(台灣網 袁楚 攝)
台灣網1月29日杭州訊 (記者 袁楚)28日,經過兩岸7位專家評委一整天的細心評選,210件作品從近3537件參賽投稿中脫穎而出,進入首屆中華設計獎“桌面優品”設計大賽決選環節。大賽所設的“産品獎”與“概念獎”兩大獎項的獲獎作品,將最終從這210件作品中産生。
由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指導,台灣網、中華職業教育社、寧波市鎮海區人民政府、臺灣設計聯盟共同主辦,“知産中國”承辦的本屆大賽一經啟動,便吸引眾多青年設計人才踴躍投稿參賽,截止至1月20日24點報名結束,大賽共收到滿足參賽資格的作品3537件,這其中概念類2452件、産品類1085件,臺灣青年設計的作品約為130余件。
本次大賽初評環節的專業評審組,由來自兩岸設計領域的7位專家學者組成。7位評委齊聚杭州,秉持“公平、公正”的評審規則,在所有參賽作品全部匿名的前提下,從“創新性”、“用戶體驗友好性”與作品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等維度出發,分別遴選出了産品組119件和概念組91件總計210件作品入圍終評階段。
大賽組委會副秘書長林凱表示,他在設計領域從業12年,可以在短時間內徵集到如此數量作品的情況實屬罕見。“得益於大賽關於‘桌面優品’主題設置明確以及主辦方的大力推動,充分發揮了作品徵集受眾定位準確、媒體宣傳力度大的優勢,以至於在僅僅3個月的時間內收到了3000多件設計作品,這個結果完全是出乎意料的。”他對大賽主辦方的號召力以及來自海峽兩岸及其他地區青年設計師的參賽熱情表示讚嘆。
在林凱看來,兩岸青年設計師的風格有所不同。他説:“臺灣青年設計師的作品比較基於傳統,更重視傳承,設計風格較為淳樸。而大陸青年設計師的思維更為活躍,設計風格偏向於混搭和多元化。”林凱表示,本次大賽的設置,綜合了臺灣青年設計師的踏實務實以及大陸青年設計師的開拓創新,從某種角度實際促進了兩岸青年之間的技術借鑒與靈感交流。目前大賽進展及效果喜人,相信本屆大賽對於推動傳統桌面設計進步將會起到積極作用。
作為初評評委的臺灣設計聯盟秘書長郭介誠表示,在過去有兩岸及港澳設計師參與的設計競賽中,各地區參賽者的風格迥異。他可以很容易研判出哪一個是臺灣設計師的作品,但是現在區別這件事就顯得越來越困難,由此可以看出在如今的時代,兩岸的年輕人對於事物的理解和觀念的也逐步趨同。但這條界線的模糊並非壞事,儘管競賽的根本是競爭,但是透過大賽這一平臺能夠讓兩岸青年共同進步更為重要。
至於兩岸設計作品最大的區別,評審組組長中國工業設計協會副會長余隋懷錶示,“大陸設計作品結合産業的更多,從設計的可製造性,細節完整度,作品更具備商品化的特點,這是區別於臺灣設計師的。”
本次初評環節結束後,入圍終審階段的作品將整理匯總,擬定於3月17日進行大賽終評。大賽設産品獎、概念獎兩類,各設金獎1名,銀獎2名,銅獎3名;另設最佳創新獎、最佳組織獎、最佳新人獎等單項獎項。3月底頒獎典禮上,各項獎項的獲獎結果將會一見分曉。
中華設計獎旨在幫助海峽兩岸暨港澳及海外青年創業創新以及設計成果孵化,促進青年設計人才靈感與智慧的碰撞,進而推動兩岸設計産業融合發展。“不一樣的設計,不一樣的精彩”,大賽將為青年設計者們提供貼近生活、直面市場的展示舞臺,在設計領域打造“中華桌面新氣象”。(完)
大賽組委會副秘書長林凱。(台灣網 袁楚 攝)
大賽組委會副秘書長林凱接受我網記者採訪。(台灣網 黃曉迪 攝)
臺灣設計聯盟秘書長郭介誠。(台灣網 袁楚 攝)
中國工業設計協會副會長余隋懷。(台灣網 袁楚 攝)
中華設計獎初評現場。(台灣網 袁楚 攝)
責任編輯:張亞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