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

中華文化“走出去” 中國琉璃對話法國玻璃

來源:台灣網

2018年04月23日 13:38:00A

楊惠姍、張毅與法國國寶級大師安東尼�勒彼裏耶

  楊惠姍、張毅與法國國寶級大師安東尼勒彼裏耶。(上海琉璃藝術博物館供圖)

  台灣網4月23日訊 當地時間4月20日,由中國現代琉璃藝術開拓者與奠基人、琉璃工房創始人——楊惠姍和張毅攜手法國國寶級玻璃藝術大師安東尼勒彼裏耶的當代琉璃藝術聯展在安德爾-盧瓦爾省省會圖爾市歷史古跡古安博物館拉開帷幕。作為法國中央-盧瓦爾河谷大區即將迎來的文藝復興500週年慶祝活動序曲,聯展集中展示了楊惠姍、張毅富有東方人文色彩的近20件中大型作品,以及安東尼勒彼裏耶歷年代表作。

  “琉璃”,約3000年前,中國對“玻璃”古老的稱呼。1987年,楊惠姍和張毅,一個亞洲電影影后,一個亞洲電影最佳導演,開創了華人第一個玻璃藝術工作室——“琉璃工房”。30多年來,楊惠姍、張毅應邀至國內外各地展出,作品曾獲北京故宮博物院、中國美術館、法國裝飾藝術博物館等20多家世界級博物館收藏。

  楊惠姍將玻璃藝術的語言特質,結合了她個人人生的閱歷,讓玻璃藝術詮釋了一種東方的、生命的、形而上學的哲思,這是藝術創作和真實生命的奇特結合。此次展出的“一朵中國琉璃花”系列作品中的《且舞春風共從容》,係中國美術館收藏的同款作品。

  楊惠姍的“無相”系列作品裏,總是蘊含著生命的哲學:生命的虛妄短瞬,仿佛宇宙中的小小氣泡,那麼虛幻、那麼絢麗,卻又不能掌握。對楊惠姍而言,琉璃是帶有警示意義的材質,始終提醒著,生命絢麗又脆弱的無常。

  張毅的“一抹紅”系列作品以玻璃鑄造為媒介,融會中國傳統的繪畫技法,表現宋代山水的水墨層次、暈染,讓詩情畫意流動,讓宋代的審美趣味在琉璃的語匯裏流動。顏色的濃重與淡遠,是時間與空間的探索,顏色中的千變萬化,是抽象水墨的寫意筆法。張毅回歸到自己的文化,回歸到自己民族的語言,用中國人的色彩,將哲學與詩意,將一生際遇,凝練成最混沌也最純粹的一抹紅。

  安東尼勒彼裏耶,不僅是法國國寶級藝術大師,也是法國百年脫蠟鑄造技法世家傳人,曾獲得法國文化部授予藝術大師稱號,是法國當代最著名的玻璃藝術家之一。安東尼勒彼裏耶的作品中,浮現或銘刻著諸多歷史、人物、藝術、時間相關的符號,展現對生命本質的思考和對人類的關懷。其作品的色彩不是在玻璃的表面流動,而是在玻璃內在的透明空間裏散開。抽象、壯觀、絢麗的顏色,與不經意的留白,共同造就了一個深沉而廣遠的空間,極富韻律感,以及光的美感。

  楊惠姍和張毅相信藝術是文化的一部分,文化是傳統,文化是生活。藝術,必須與時代有關係,與藝術家走過的路有關係,與創作者的生命情感、民族情懷有關係,它才不是一片虛無。楊惠姍和張毅以琉璃藝術,連接傳統文化與現代創作方式,讓真正屬於東方的哲學與美學,重新進入當代西方藝術的視野。30多年來他們不間斷地用琉璃這個材質傳播中華文化之美,推動文化“走出去”。楊惠姍和張毅希望透過這次展覽,促進東西方藝術交流對話,成為中外文化交流的橋梁和紐帶。

  本次展覽將持續到8月底。

  中國琉璃對話法國玻璃。(上海琉璃藝術博物館供圖)

安德爾-盧瓦爾省省議會主席讓-熱拉爾�波米耶(左一)稱讚楊惠姍、張毅充滿東方人文色彩的作品讓人驚艷

  安德爾-盧瓦爾省省議會主席讓-熱拉爾波米耶(左一)稱讚楊惠姍、張毅充滿東方人文色彩的作品讓人驚艷。(上海琉璃藝術博物館供圖)

“一抹紅”系列作品

  “一抹紅”系列作品。(上海琉璃藝術博物館供圖)

法國小女孩欣賞《且舞春風共從容》

  法國小女孩欣賞《且舞春風共從容》。(上海琉璃藝術博物館供圖)

楊惠姍、張毅在古安博物館

  楊惠姍、張毅在古安博物館。(上海琉璃藝術博物館供圖)

展覽開幕式現場

  展覽開幕式現場。(上海琉璃藝術博物館供圖)

責任編輯:馬一娜

分享到: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