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信 箱       vip會員        天 氣   
字號:
混沌的太極拳起源

  時間:2007-05-09 13:57    來源:     
 
 

  太極拳自面世以來就 為人們所珍視和喜愛,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對之的再認識,其在技擊搏鬥、健身養生作用和傳統人文方面的內涵,更為人們所重視,並進一步探索挖掘發揚。隨著太極拳的傳播和演變,逐漸形成了今天的陳式、楊式、武式、吳式、趙堡式等廣泛流傳的六大流派的太極拳。另外還有楊式班侯太極拳、郝派太極拳等支派和太極五星捶、八卦太極拳等,出現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喜人局面,並成為世界性的流傳廣泛的武術運動。但是,對於太極拳的起源,學術界卻存在著不同的看法,沒有一個明確的定論。究其原因就在於有關太極拳的起源的文字留下很少,基本是口傳,是個半信史。

 

  「太極」一詞初見於中國的「文化之源」《易經》的《係詞上》:「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其中兩儀即陰陽,四象指四季和金木水火,八卦代表能生生不已的八種事物。在這一派生過程中,以陰陽為內涵的「太極」是衍生天地萬物的本源,導致生生不已的原因是陰陽相依與永無休止的陰陽轉化。先哲們認為這一派生過程中體現的自然規律,是事物變化的普遍規律。因此,《周易.係辭上》提出了「一陰一陽之謂道」。《老子》提出「萬物負陰而抱陽」(《老子.四十二章》)。於是,太極一陰陽、物物一太極,「總天地萬物之理,便是太極」(朱熹《朱子語類》卷九十四)。在探索太極義理的同時還出現了一些以闡釋「易有太極,是生兩儀」為目的的「太極圖」。 隨著古人對「太極」理、象研究的發展,太極思維中的陰陽辯證法則,逐漸被作為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根本法則,滲透于中國人的生活方式中,滲透于中國社會的方方面面,形成中國人的一種思維方式。當然,它也就自然而然地深透到了中國人的人體運動方式中,影響著古代武術運動的發展。

 

  由於太極拳起源是個口傳史,現在一些太極拳專著和學者把老子、韓拱月、許宣平、張三峰和張三丰、陳卜、陳王廷等分別説成是太極拳創始者。具體到底是誰,那真是開闢鴻蒙的混沌了。另外太極拳早期大宗師、大理論家王宗岳及蔣發的生平也沒有確切的記錄,只是無法考證的一些傳説。雖然這樣,太極拳的起源或所附會的人物多與中國的道家有關係。可見太極拳是在極具中國傳統的樸素唯物主義道家理論上衍生出來的一朵眩目奇葩。

 

  太極拳起源於道家似乎學界沒有什麼異議,只是最近幾年的戲説的興起,有了張三丰在少林寺學習《易筋經》而創立太極拳的説法,似乎太極拳又是從印度的佛教中來的了,具體是怎樣,不可考證。但是即使張三丰學習的是《易筋經》,也不能説明太極拳就來自印度。民國著名武術史家唐豪、徐震都對《易筋經》進行考證,認為不是出自達摩,而是出自道家,只是偽托達摩所作而已。再就是太極拳的很多拳譜裏都有類似儒家典籍的文字,比如「過猶不及」、「不偏不倚」、「仰之則彌高」等。這也沒有什麼奇怪的,畢竟中國歷史上儒、道、釋三教思想的融合是由來已久的,並且在我國武術興起的高峰時期的明代,尤其是晚明,三教合一更是成為一代思潮蔚為風氣,太極拳的理論和運動中摻入儒家的思維和方法很正常,也很容易理解。

 

  太極拳混沌的起源似乎在左證它的起源的理論基礎──道家的混沌的 「無」而生「有」的哲學。黃曉領

 

  (來源:香港文匯報)

 

 編輯:姍倪

 
編輯:system    
 
相關新聞
圖片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