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肇政,筆名有九龍、鐘正、趙震、路加、路家等。1925年生於臺灣省桃園縣龍潭鄉。1943年淡水中學(現在的淡江中學)畢業之後,他在大溪的國民小學當了一年代課教員,1944年進入一年制的彰化青年師範學校。畢業後,他被日本統治者徵召入伍,為“學徒兵”,在大甲的海邊構築鐵砧山陣地工事約有半年之久。光復後就讀臺灣大學中文系,旋又退學,仍任小學教員,決心自學,苦讀中文。他從《百家姓》、《三字經》、《幼學瓊林》學起。遇到不認識的字,便找來《康熙字典》,因為他用的口語是方言,音也切不出來。初步掌握了祖國的語言文字,他就開始涉獵一些中國古典文學名著和五四以來的新文學作品。通過閱讀,他慢慢有了自己的寫作慾望。開頭,他以日文擬草稿,然後再譯成漢文,用這種方式寫下最早的幾篇作品;後來,逐漸習慣以日文構思,再用漢語寫作;最後才達到用漢語構思,再直接用漢語寫作。1951年4月,他發表第一篇小説《婚後》。他是一位多産作家。他出版的長篇小説有《魯冰花》、《八角塔下》、《濁流三部曲》、《大壩》、《大圳》、《臺灣人三部曲》、《高山三部曲》,中篇小説有《初戀》、《摘茶時節》,短篇小説集有《殘照》、《輪迴》、《大肚山風雲》、《中元的構圖》《鐘肇政自選集》、《鐘肇政傑作選》;文藝理論有《寫作與鑒賞》、《西洋文學欣賞》;翻譯有《戰後日本短篇小説選》、《砂丘之女及其他》、《金閣寺》、《阿信》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