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優化服務環境 “政策紅包”加速臺企轉型
中新社杭州7月31日電 (李佳赟)望著遠處星羅棋佈的廠區,臺商曾盛明思緒萬千。在浙江一待就是二十多年的他,如今已紮根這片熱土,親身體會著這裡的發展脈動。
自1985年第一家臺資企業落戶以來,截至2017年一季度,臺商累計在浙江註冊投資8370家企業。浙江已成為大陸與臺灣交流最頻繁、合作最緊密、成果最豐碩的地區之一。
為了讓在浙臺企、臺商更好紮根,浙江力求源源不斷提供陽光雨露。
眼下,浙江正積極打造“審批事項最少、辦事效率最高、投資環境最優”的政務生態系統,堅持“在浙臺商就是浙商”,以“同等待遇、服務優先”當好“店小二”。
身為金豐(中國)機械工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的曾盛明表示,“最多跑一次”改革給企業帶來了諸多便利,當公司要擴大投資辦理環評、安評等審批手續時,所在街道和政府部門主動到府,真正做到了“媽媽式”服務。
“這幾年,我能明顯感受到浙江的政策環境越來越好,審批程式比以前簡化了很多。”杭州市臺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周鮑華説,“原先要跑各個部門辦十多個章,現在集中辦公,只需要蓋三五個圖章就夠了。”
除了政策扶助,資金“解渴”亦不可少。比如,浙江專門出臺《關於推進臺資企業加快轉型升級的意見》,推出了一系列支援臺資企業轉型發展的政策措施。
走進“金豐”位於浙江鎮海的廠區,車間墻上、設備上處處可見張貼的二維碼,用手機“掃一掃“,作業程式、設備説明書、視頻等資料都一目了然。
曾盛明告訴記者,“近年來,大陸提出‘中國製造2025’,寧波市鎮海區政府也積極幫助我們實現資訊化轉型。幾年來,企業共拿到政府相關補助和獎勵近70萬元人民幣,超過了企業在資訊化設備上的總投入。”
在浙江經商近10年的臺商楊啟暉表示,如今,對於傳統製造領域的臺企來説,依靠低廉的土地、人力和環境成本獲利的“舊模式”正面臨挑戰。“不過,幸運的是,在轉型升級的陣痛中,我們收到了杭州政府發出的稅收獎勵、租金補貼等各類‘紅包’,感覺非常暖心。”
“潤物細無聲”的服務政策,正為臺企發展保駕護航。周鮑華表示,浙江優化服務環境的同時,也加強了臺商與大陸産業融合的信心。“未來我們將更好地融入到浙江經濟轉型升級的浪潮中,與之形成良性迴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