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打造農業轉型升級樣板 浙江仙居臺灣農民創業園初創記

2011-03-31 08:40:00
來源:臺州日報
字號

  成就臺商事業,引領農民致富

  “這裡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和創業環境,在這裡種植蝴蝶蘭,既能降低生産成本,又能帶動當地生態觀光旅遊發展。”臺商梁盟傑最終把他的蝴蝶蘭項目投進來的想法,與仙居創建臺創園的初衷不謀而合:合作發展,互利雙贏。

  仙居縣埠頭鎮十都英村的臺灣農民創業園甜玉米種植基地裏,村民蔣中偉從去年開始引種臺灣甜玉米,第一季就收益頗豐。憑著纖維細、可生吃、水果型的特性,蔣中偉的玉米供不應求。他説,為了擴大基地供應能力,形成規模效應,今年要發動更多鄉鄰加入到甜玉米種植行列。

  對“合作雙贏”,市農業局負責人如此分析:“當地農民從臺農那裏學到各种先進的生産經驗,臺農與企業周邊的當地農戶建立原料供應關係,有助於當地農民致富和臺企發展。更為重要的,臺農還可以引進優良品種,提高當地農産品的深加工和附加值,改善農業結構,利於傳統農業轉軌。同時,臺灣農産品有其穩定的國際市場,又能擴大當地農産品的出口能力。”

  創業園如何“築巢引鳳”?基礎先行,政策先導。對此,臺創園在有效保證項目供地的基礎上,正在加緊道路、水電等各類基礎設施建設。“當然,不是撈進籃子就是菜,只有那些能夠帶動仙居農業提升的好項目、大項目,才能享受到大棚租金前3年、土地租金前5年給予免除的政策優惠。”羅寶輝説。

  既是創業熱土,又是溫馨家園

  臺創園並非一個圍著柵欄的園子,仙居臺創園重點區域的規劃面積達7.8萬畝。

  如何借助臺創園這個載體,推動仙居農業轉型升級?高起點規劃是關鍵。對此,仙居在創園之初,就根據現有的農業發展基礎,明確了“一心兩帶三區”開發思路,即兩岸生態農業合作中心,精品楊梅産業帶、永安溪休閒觀光帶,兩岸生態農業實踐區、神仙居旅遊度假區、耕讀文化體驗區。

  “仙居的投資環境很好。”浙江神仙居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威振去年來到臺創園考察後,毅然把農業示範園區項目放到了仙居,僅僅半年多時間,臺創園管委會就把項目協議要求的50畝拱棚搭建完成,並且3萬平方米的智慧大棚也即將完工。

  羅寶輝説,在創業園,臺灣農民兄弟既能夠實現創業夢想,又能夠感受到仙居人民深厚的感情。創業園對臺灣農民兄弟來説,“既是創業熱土,又是溫馨家園”。

  讓臺商在投資興業中享受親人般的服務待遇,讓他們感受到家的溫馨,這已成為仙居乃至臺州各級的統一認識和一致行動。在臺創園,工商、商檢等一系列服務窗口全部在園內設立,實現“一條龍”服務。

  魏志中是臺灣親民黨總幹事,受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委託,從去年8月中旬開始,他就帶著十幾位臺灣農業專家“常駐”仙居考察,在他背後是一項涉及菌菇類、有機蔬菜、有機稻米、食用香草作物、觀賞花卉、有機果樹等6項主體生態作物栽培推廣的兩岸生態農業基地項目的投資。

  “親民黨那邊準備向聯合國農業發展基金貸款10億美元,實施啟動這個項目,我們在1月24日已經和他們簽訂了框架協議。”羅寶輝説,這麼大的項目若能順利啟動,將在仙居探索高效農業的道路上,起到示範引領作用,像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勢。

[責任編輯:吳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