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辜振甫長女談臺灣京劇:知音和批評者都在大陸

2017年02月27日 09:00: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臺北2月26日電 題:辜振甫長女談臺灣京劇:知音和批評者都在大陸

  中新社記者 陳小願 陳林

  “兩岸同文同種,最能互相欣賞。我們戲的知音和批評者都在大陸。”

  穿淺藍色寬鬆襯衣、戴深色邊框白色鏡腿眼鏡,辜公亮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辜懷群近日在臺北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談及臺灣京劇發展時如是説道。

圖為辜懷群日前出席臺北新劇團的一場記者會。 <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p  align=

  圖為辜懷群日前出席臺北新劇團的一場記者會。 中新社記者 陳小願 攝

  辜公亮文教基金會由臺灣海基會前董事長辜振甫創辦,致力於兩岸及海外文化交流。1991年基金會成立京劇小組,由辜振甫長女辜懷群任執行長。1997年基金會成立“臺北新劇團”以來,多次推出經典好戲。

  “我們在海外演出時,只要翻三個筋斗,就有很多人站起來鼓掌。其實真正好的地方,他們並不知道。只有你(指大陸)知道我們的有多好,因為你有(京劇)。”辜懷群説。

  關注京劇數十年,對這項傳統文化傳承面臨的困難,辜懷群看在眼裏。“早年很多人沒有電視,只有傳統戲可看。而現在,京劇面臨的競爭品變多了。”

  她説,與其他舞臺表演相比,京劇工本相對較大,給人印象也較陳舊。“和周傑倫、王菲相比,京劇在年輕人心中的位置是較靠後的。”

  “如果觀眾覺得京劇演員穿著、説唱很奇怪,那就不會走入戲院。”辜懷群説,臺北新劇團多年來嘗試將京劇演繹成現代人喜歡的形式,年輕觀眾正慢慢增多。“只要演到現代人心裏的事,就有可能讓觀眾産生共鳴。”

  她認為,《楊家將》、《四郎探母》等經典京劇故事不能變,但可以用現代人聽得懂的方式重新編寫。“何必一直‘之乎者也’?講成白話文不是很好嗎?通過一點點修改,京劇其實可以讓很多人接受。”

  據了解,臺北新劇團今年暑期將到上海、北京等地演出。有別於往年在大陸每個城市只演一場戲,今年將在每個城市演三天,每天一場新編戲。

  “這是蠻大的挑戰。”辜懷群説,臺北新劇團“夠成熟,想挑戰下,希望開更多門跟大陸觀眾做朋友”。

  從事兩岸文化交流多年,她注意到,過去兩岸交流會急於了解彼此的異同,現在則趨於平常化。

  帶團到大陸交流演出,辜懷群並不擔心觀眾少。“我知道有識貨的人在那裏。大家都是同一種文化,你要是不認為我們好,那全世界就不可能有人懂我們的好。所以我們會持續做,不會因政治因素而改變。”

  從事京劇推廣工作多年,辜懷群未曾動搖。“文化是潛移默化的事。”她説,人們之所以會喜歡一樣東西,很可能跟小時候的經驗有關。“如果祖母、父母以前沒帶我去看戲,自己現在大概不會有那麼大的堅持。”

  曾有朋友跟她説,“因為喜歡戲,變得今天為戲賣命。”辜懷群説,“你在這裡面很久,真的曉得它的好,就會為它做很大的付出。”

  她認為,京劇推廣工作需持之以恒,“如果希望京劇一直出現在人們生命裏,那就必須讓它始終存在這個社會裏。如果它不見了,就不能怪子孫不喜歡,因為他們並不認識。”

  “如果我中間不小心中斷了(看京劇),今天可能就變成周傑倫的歌迷嘍。”年過花甲的辜懷群説。(完)

[責任編輯:趙苗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