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微電影,帶來兩岸青年創業新機遇

2016年11月30日 09:27:00來源:福建日報

  最近,臺灣世新大學的學生楊怡姍,在同學中多了個“影后”的雅號。11月19日閉幕的海峽兩岸大學生微電影大賽上,她因參演微電影《和光同塵》,摘得最佳女主角獎。該片講述的是發生在中學校園的青春故事,正是臺灣最擅長的小清新題材。

  本屆海峽兩岸大學生微電影大賽,共有兩岸近百所高校選送的逾400部作品參賽。這項賽事已走過三個年頭。這三年,正是大陸微電影産業崛起的三年。來自業內的統計數據顯示,大陸微電影産業總産值已超700億元,年産量近2萬部。在海峽對岸,微電影也同樣風生水起,在廣告行銷領域得到廣泛運用。與此同時,隨著兩岸新媒體合作的深入,微電影正成為兩岸青年交流的新領域。

  崛起中的新興産業

  汪威江是臺灣“中華節目內容製作産業發展協會”理事長,從影40餘年。在本屆海峽兩岸大學生微電影大賽特設的微電影文化産業論壇上,汪威江分享了一部近期在島內爆紅的微電影《兩個爸爸》。故事以患有失智症的爺爺、忙於工作的父親、正值青春期的孫子為主角,講述三代人的親情故事。

  “這部片子是一個運用微電影進行品牌行銷的成功範例。”汪威江告訴記者,今年豐田公司在臺灣發起“TOYOTA大故事家”計劃,公開募集好故事,《兩個爸爸》改編于獲該活動金獎的作品《一家人的日記》,為影片提供支援的也是豐田汽車,無形中為豐田品牌做了一次很好的宣傳。

  臺灣電影文創産業協會理事長陳志寬列舉了一組數據:2015年該協會評選出的375支微電影作品中,企業行銷類微電影以197支的數量,佔據最大比重。

  “臺灣微電影産業注重與實體産業對接,微電影技術被廣泛運用於商業行銷領域,這是其優勢所在。”閩南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李曉寧認為,臺灣微電影産業在商業領域的運用,讓微電影技術有了更多的應用場景,並延伸了這一産業鏈。

  目前,臺灣各大微電影社團已超過300家,各大企業支援的微電影大賽也在島內遍地開花。

  後勁十足、發展迅猛,則是大陸微電影産業的一大特點。隨著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和手持智慧終端設備的普及,大陸微電影産業取得了驚人的市場成績。華中科技大學廣播電視與新媒體研究院院長石長順認為,從2011年起,大陸微電影産業便迎來了“爆髮式增長”。他援引業內統計數據稱,當前該産業的年産值已超過400億元,年産量接近2萬部,大量社會資本涌入這一領域,成為不少年輕人的創業新選擇。

  攜手培育青年人才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兩岸青年在微電影方面的合作就有了良好的基礎。“臺灣創新能力強,有相對成熟的製作理念與經驗,且在商業化運作方面較為成熟,配合大陸的資金與優秀人才,兩岸青年合作可創作出更多接地氣的商業微電影。”陳志寬説。

  事實上,這種互動與探索一直都在進行。2015年在吉林舉行的金雞百花電影節,增設海峽兩岸暨港澳青年微電影大賽,不少兩岸青年推出了優秀作品;今年5月在廈門舉行的第八屆海峽影視季,則首次設置兩岸青年微電影展,臺灣出品的微電影《出遊》獲評評委會特別推薦作品;本屆海峽兩岸大學生微電影大賽開始將目光投向兩岸微電影産業的深度互動,鼓勵兩岸大學生交流互動,碰撞出新的火花。

  “臺灣電影近年來除了一部《海角七號》外,在電影創作之路上,可謂一路挫敗。我們要在市場上找到永續發展的力量與資源,因此兩岸合拍一直是大家的希望,兩岸青年人的合作則是未來的希望所在。”曾任金馬獎執委會秘書長的李佑寧認為,兩岸微電影合作應從兩岸青年的影視教育上著力,合力培養全方位的影視製作人才。

  據悉,目前閩南師範大學已與臺灣世新大學建立合作關係,雙方決定互派師資,推動學生雙向交流學習,並嘗試共同培養微電影人才。

  “兩岸青年人還可以共同推進微電影商業模式的探索。例如,微電影可與電子商務相結合,探索全新的商業行銷手段與流量入口。” 陳志寬建議,兩岸在微電影的發展上各具優勢,應該攜手合作,並加強中國微電影在國際市場上的曝光率,擴大海外影響力。

  合力破解創業難題

  近年來,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浪潮下,不少臺灣青年選擇來大陸,與大陸青年一起創業。隨著微電影的興起,投身微電影産業正成為兩岸青年創業的新領域。獲得本屆海峽兩岸大學生微電影大賽最佳女主角的楊怡姍坦言,這次參賽經歷,讓她對大陸微電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期待能夠在大陸的微電影中,當一回女主角。

  這樣的願景也許會成為現實。李曉寧表示,未來不排除借助海峽兩岸大學生微電影節的平臺,鼓勵兩岸大學生合拍微電影。其實,這樣的合作已有苗頭。本屆海峽兩岸大學生微電影大賽新設的原創劇本創作大賽環節,主辦方共收集到186部兩岸大學生原創劇本,可見兩岸人才濟濟,合作前景可期。

  不過,兩岸青年創業者也面臨著共同的難題,即缺乏專業機構的指導與前期的資金投入。不少“素人”在推進項目時,時常遇到“有才力、沒財力”的困境。為此,業內專家建議,兩岸應嘗試共同建立專門的微電影産業孵化機構,並設立專門的種子基金,鼓勵兩岸青年共同創業。

[責任編輯:趙苗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