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臺灣學子北京實習:種下一顆有情的種子

2016年08月26日 10:28:00來源:台灣網

  2016“臺灣學子暑期文化實習月”活動合影(北京市對外文化交流事務中心供圖)

  台灣網8月24日訊(記者吳曉寒) 七、八月份的北京,陽光灼熱而耀眼,故宮古建築上空烏鴉盤旋飛翔、衚同小巷裏老人坐在躺椅上乘涼一言不發、戴眼鏡的大叔站在地鐵角落不忘讀書,司空見慣的北京城在張曄昕、林易臻、劉泓三個臺灣女孩看來,如此的新鮮有趣、既陌生又迷之熟悉。在北京實習、生活近一個月的時間裏,這座城市,這段經歷已悄然在她們心中種下了一顆有情的種子。

  年級最小的團員張曄昕(台灣網 李岳 攝)

  第一次感受北京,這裡的世界很遼闊

  “她叫張曄昕”、“她叫林易臻”,兩位即將開啟大學生活的“95後”小姑娘逗趣的互相介紹著。自7月底開始,她們同劉泓一起通過2016“臺灣學子暑期文化實習月”活動在北京今日美術館開始了自己的“獨立”生活。

  “我超興奮,第一次可以自己出來這麼久,一點都沒有想家”,聊起在北京的實習生活,張曄昕手舞足蹈的表達著自己的雀躍,她也是此次活動中年紀最小的團員。大大的眼睛、長長的頭髮,看到張曄昕的第一眼就會覺得眼前一亮。喜歡跳街舞、當過貝斯手、努力學Bbox、享受當Model,她熱愛一切超酷的事情,如同自帶發光體、行走著的“美好青春”。她會笑著跟你説喜歡像彭于晏一樣大眼睛、雙眼皮的男生,也會認真的講未來想做擁有自己節目的主播,聊到停頓時還會發射出“Ai~Ai”的思考訊號。這個可愛百變的姑娘説起北京也滿是調侃,“之前有去過桂林,但這是我第一次來北京。桂林比較田園一些,北京很都市化,交通很方便,不過天氣真的沒有太好。”語未畢,先偷笑。

  跟張曄昕一樣,劉泓也是第一次如此近距離感受北京這座城市。“北京很大,人又多,就覺得道路也很大,臺灣都是小小的。”在劉泓眼中,這裡的世界很遼闊,空間很大。“另外,感覺北京比臺灣還要走在潮流、科技的尖端。”因為爺爺奶奶常常講他們當年在大陸的故事,劉泓也想趁這次實習機會,再回來看看。“感覺自己都沒有好好地深入了解自己的文化,了解自己的根源。”

  沒有熟悉的奶茶、街角的路燈、爸媽的嘮叨,她們在北京生活的還習慣麼?“我覺得還不錯”,林易臻平日裏就愛看大陸劇,“步步驚心”、“四爺”等詞彙也是脫口而出,“有一點兒”、“服務員兒”,學起北京腔來也是有模有樣。

  林易臻常説自己很無聊,黑衣、黑褲、黑靴加身,其實她也很酷。因為聽了宋冬野的《安和橋》,就想搭第一班地鐵去那看看。問她這算是一種儀式感麼,她卻説只是怕早上上班來不及,想慢悠悠的晃過去再晃回來。“做一件沒有意義的事情,我覺得還蠻好玩的。”

  慢節奏的她被北京老衚同所吸引。“我很喜歡南鑼鼓巷的支道,走過了最熱鬧的路段,在旁邊人較少的衚同裏”,林易臻説她喜歡這裡不喧囂的氣氛,“慢慢的走、悠悠哉哉的晃,拍拍照片、看看地道的人文風情,我覺得這是在商場、觀光景點看不到的東西,是最真實的老北京。”

  常説自己很無聊卻十分有趣的林易臻(台灣網 李岳 攝)

  “萬萬沒想到”的實習體驗

  “美術館的工作跟我想像的不太一樣”,張曄昕説,“來之前我以為會是比較容易上手的解説人員,或者是檢票、售票工作,沒想到背後還有如此繁雜的幕後編輯、排版等內容。”同樣也是一張“萬萬沒想到”面孔的,還有跟她一起在出版中心實習的林易臻。“這期間看到了老師們每天忙得不可開交,才理解到籌備一個展覽有多麼不容易,包括接洽藝術家、經費、策劃展覽、安排布展團隊、宣傳廣告等。看似簡單的東西其實有許多是需要注意的,每個地方都需要非常謹慎。”林易臻説,這些經驗非常寶貴,對自己以後辦展覽會有莫大的幫助。

  實習慢慢步入正軌後,姑娘們也逐漸找到了合適的工作狀態。“這裡的老師們都很好,很照顧我們,安排的工作也與我們在未來學習上有很多相關性。”張曄昕即將開始學習廣播與電視新聞專業,實習期間便參與了美術館新媒體傳播的工作內容。在她看來,“這兒是個團體的生活,如同斑馬一般,完成此時此刻的分內工作,才能一起往前邁進。”

  今日美術館圖書出版中心出版總監趙小平也對兩位臺灣同學的實習表現讚賞有加,“她們很積極、很樂觀,用網際網路上的詞來形容,就是滿滿的正能量。”趙總監表示,此次特別為她們安排了《清明上河圖》的研究課題,“兩岸文化一脈相承,也是想看看現在的臺灣小孩對傳統文化是否還有興趣。通過接觸,發現她們跟大陸這邊在文化認同感方面還是比較接近的。”

  劉泓所實習的展覽中心能接觸到更多的館內展覽工作。“這裡很棒,像是何雲昌的行為藝術展就很震撼,之前在臺灣就沒有看過類似的展覽。”劉泓的實習老師小敏姐説她就像一朵“梔子花”,溫溫和和,特別乾淨,在工作中也很勤奮、高效。在北京的時光,不僅難忘,也給劉泓留下了一段深粉色的記憶。“我們住在一起的同學每天都會約下班要不要一起吃飯,晚上也會聚在一起聊天、宵夜,很溫馨。”

  人生第一次獨自在陌生的環境待這麼久,一點點逼著自己學習新的事物、逼著自己脫離舒適圈,林易臻説,這次的實習經驗對她非常重要。“我覺得最大的意義在於認識到很多的朋友,通過他們的做事方式和價值觀,讓我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想要更努力的去達到跟他們一樣的位置,或者比他們更好。”劉泓也在這次的實習過程中看到了日後發展更多的可能性,“在這裡,我找到了自己未來創作、參展策劃的方向,讓我更了解自己,朝著這個方向加油。”

  談及未來,三位同學都表示如果有機會,願意來大陸發展。“會蠻想回來看看十年之後這裡的變化,是不是都在快速的運轉著”,劉泓眼中臺灣流行的“小確幸”還是不要常常有、一下下就可以了,還是要專注在自己的工作跟課業上。張曄昕也表示,這裡的工作環境很吸引她,回到臺灣後,會向身邊的小夥伴推薦來大陸看看。

  像梔子花一樣溫和、美好的劉泓(台灣網 李岳 攝)

  “One Month in 北京,我留下許多情”

  從第一次來北京的新鮮、初入職場的手忙腳亂,再到漸漸融入工作步入正軌,24天的點點滴滴為臺灣學子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許正如他們所説的這不僅僅是一次實習體驗之旅,同時也是文化藝術之旅、友情交流之旅,更是一次兩岸探索之旅。

  每天和每個微不足道的成績都是一種禮物。就像張曄昕在實習報告中所説,“我想日後若還有機會來到大陸,我一定會去找帶領我的大哥哥大姐姐們,畢竟也在這兒認識了許多北京朋友,留下了情,我會很想念這兒的一切,帶著滿滿的感恩及豐富的外地實習經驗平安回家。”你看,一顆有情的種子已經種下。有情,便有希望。

  這次的實習活動中,還有更多的“張曄昕”。7月26日至8月18日,來自臺灣17所高校的20名大學生在北京今日美術館等6家單位進行為期近一個月的實習工作。

  在最後一天的歡送會上,他們唱到,“One Month in 北京,我留下許多情,不要跟我聊實習,我都很勤奮上工。……想捧在胸口,能不放就不放。”情之所牽,愛之所引,他們所經歷的一切總要有些隨風,有些入夢,有些長留在心中。他們放不下的是對實習時光的留戀之情,我們割捨不掉的是對寶島臺灣的同胞之愛。渴望中的遠方未必就是陌生之地,那也許是“回家”的召喚。

  直到臨行前,姑娘們也沒能看上心心唸唸的《盜墓筆記》。電影裏,王胖子説:“青山不改,綠水長流”。是的,咱們後會有期。(完)

  2016“臺灣學子暑期文化實習月”活動介紹:

  2016“臺灣學子暑期文化實習月”活動於7月26日拉開帷幕,此次活動由文化部中華聯誼會、北京市文化局共同主辦,北京市對外文化交流事務中心承辦。來自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藝術大學、臺灣實踐大學、臺灣交通大學等臺灣17所高校的20名大學生分別在國家大劇院、首都圖書館、首都博物館、中山公園音樂堂、今日美術館和萬達國際會展公司6家單位進行了為期近一個月的實習工作。據悉,這是北京市文化局首次舉辦臺灣學生文化工作實習活動,這為臺灣大學生以及海內外學子提供了施展才華的大好舞臺,也是發揮北京文化資源優勢,不斷推進兩岸青年文化交流和互信的重要嘗試。

[責任編輯:李典典]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