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廈門文明“小袋鼠”:源自臺灣的環保理念

2015年03月10日 15:39:00來源:福建日報

  一市民將煙頭放入印有小袋鼠卡通形象的煙袋裏。(資料圖片)

  6日下午4時許,廈門市海滄區延奎小學大門外,等待孩子放學的家長已陸續到來。一位父親接到孩子後,掐滅了煙頭,然後將煙頭塞進一隻印有小袋鼠卡通形象的煙袋裏。

  在這裡,孩子們生動地將這一行為稱作“小袋鼠”行動。去年以來,這場名為“我是小袋鼠,垃圾不落地”的大型公益行動正是從這座校園走出來,並風靡廈門全市的,海滄阿羅海城市廣場、鼓浪嶼、靈玲馬戲城、方特遊樂城、同安影視城等多處大型公共場所都活躍著文明“小袋鼠”的可愛身影,吸引了數萬市民參與,並登上了央視。

  小手牽大手 大家一起來

  去年7月,廈門市海滄區率先啟動創建“垃圾不落地”城區行動。如何創造性地推進這項工作呢?海滄區想到了可愛的小袋鼠,小袋鼠自帶“口袋”可以很形象地詮釋“垃圾不落地”的理念,比口號、標語更容易深入人心。

  於是,一隻頭戴小黃帽、面帶笑容,育兒袋裏裝著可樂瓶等各種垃圾的卡通“小袋鼠”經陳夢羽小朋友之手在海滄延奎小學誕生。

  萌態可掬的小袋鼠一在當地報紙亮相,立刻受到廣大市民的追捧,海滄區5萬名中小學生率先響應,紛紛走出校園,活躍在公園、廣場、社區、村鎮、醫院等各個場所,派發宣讀小袋鼠宣言,勸導不文明舉止……孩子們又把這一理念帶回家,許多家長在孩子的“監督”下改掉了亂丟垃圾的惡習。“孩子的影響力是最大的。”延奎小學校長易增加説,大人隨手把垃圾扔在地上,如果這時候有孩子出來制止,再將垃圾撿起來帶走,大人會更受觸動,在這種感觸中,環保理念也就無形間得到了最好的傳播。如今,一座文明小袋鼠的塑像永久地立在了延奎小學的校園內,已成為傳播環保理念的使者。

  來自臺灣的環保理念

  “垃圾不落地”的環保理念,源自臺灣。“小袋鼠”行動開始之初,延奎小學就有一支師生隊伍赴臺學習臺灣的環保經驗。

  “臺灣自上個世紀90年代就開展了‘垃圾不落地行動’,人們都説臺灣很乾淨,並不是説臺灣有多少垃圾桶,而是臺灣民眾都自行將垃圾收集起來,並且進行分類、迴圈利用。”臺灣音樂創作人楊慕説,“小袋鼠”行動最重要的是提高了人們的環保意識,從源頭上遏制垃圾到處亂扔的現象發生。

  這位臺灣音樂人也加入到了這場環保行動中。在“小袋鼠”行動啟動之初,楊慕連同全國臺企常務副會長曾欽照,一起成為“小袋鼠”行動形象大使。

  於是,不僅是廈門市民,在廈門的臺灣志工與臺灣遊客也參與進來。在海滄,家住海虹社區的臺胞黃千秀在社區舉辦的“小袋鼠課堂”上,分享了臺灣處理垃圾的經驗。在鼓浪嶼,一個10人的臺灣旅遊團,領取了10個“小袋鼠”垃圾袋,3個小時後,原封不動地還回來,垃圾産量為零。

  據介紹,海滄等區依託“兩岸義工聯盟”,倡導和發動臺胞、臺商、臺企共同參與這場行動,使活動從開始之初,就帶著濃濃的臺味。

  打造“小袋鼠”升級版

  “小袋鼠”行動開始之初,大家發現,生活垃圾可以借助塑膠袋隨身帶走,但帶火的煙頭就很難對付。一位經常跑臺灣的熱心市民介紹了臺灣的經驗,並帶來了一個臺灣造的精緻小煙袋,這個小袋子由軟質PV材料製成,耐高溫,且便於攜帶,可專門攜帶煙頭。

  辦法有了,誰來提供煙袋?廈門市一家熱心公益的企業帶頭響應,訂制了上萬個印著“小袋鼠”卡通形象的小煙袋,免費向全市煙民發放。全國臺企常務副會長曾欽照拿到“小袋鼠”煙袋,連連稱讚説和臺灣的煙袋一樣精美。廈門許多煙民對煙袋愛不釋手,拉來了身邊煙友一起用這種煙袋。

  車窗拋物是馬路上常見的陋習,隨著“小袋鼠”行動的深入,倡導“垃圾隨車袋”的文明風尚也成了這個行動的主題。廈門航空公司印製了十萬個“小袋鼠”清潔袋免費向市民發放,這些印製著“小袋鼠”的清潔袋,印有“垃圾隨車袋,文明一路載”幾個綠色大字,信封內側經過防水處理,是裝果皮、痰涕紙團等雜物的最好收納工具,深受車主的歡迎。

  在集美靈玲馬戲城,3000多名市民全體起立,齊聲宣讀小袋鼠宣言,退場時不留一片垃圾;在海滄石室禪院,1000多人參加慈善博餅,散場後不見丟棄的塑膠袋……

  “很多市民開始逐步養成了垃圾不落地的習慣。”廈門市委文明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小袋鼠”的精神已經開始滲入到市民的意識和日常生活中,廈門將把“垃圾不落地”的理念形成長效機制,讓人人都成為“小袋鼠”,並帶動身邊的人進入“袋鼠家族”。

  守護環境 責無旁貸

  “小袋鼠”行動掀起了海滄乃至廈門市的環保熱潮,喚醒了許多市民的環保意識。然而,要把“垃圾不落地”的理念貫穿于日常生活之中,形成一種自覺的行動,我們還有漫長的一段路要走。

  臺灣的“垃圾不落地行動”已開展了20多年。據臺灣音樂人楊慕介紹,在島內人們喝完一杯可樂,不僅要將可樂杯帶回家,還要將紙杯沖洗乾淨,再將吸管、杯蓋與紙質的杯身分開裝好、打包。因為,這樣才有利於垃圾的回收利用。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在臺灣志工的帶動下,廈門興旺社區也嘗試著垃圾分類,並已執行了多年,但收效甚微。有關人士表示,其原因在於,垃圾處理配套工程無法全面跟進。一些市民花心思將垃圾分類、打包好,扔進不同的垃圾桶後,垃圾車卻又全盤混雜處理,或填埋或焚燒,這樣一來,市民之前所花的心思也都白費了,而所謂的分類垃圾桶,也只是“多了一隻垃圾桶”而已。

  守護環境,責無旁貸。廈門的“小袋鼠”們已經行動起來,我們相信他們帶來的星星之火,可以點燃更多民眾心中的“綠色火光”。我們也期待,在各方的努力下,相應的環保配套設施、工程、政策都能儘快跟上,齊心協力共同維護我們美好的家園。(記者 陳創業 李烈 通訊員 林廣明 林曉蕾)

[責任編輯:段雯婷]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