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新聞圖片

舌尖上的廈漳龍:溯遊九龍江 菜肴“山海協作”

2014年08月04日 11:23:58  來源:東南網
字號:    

  變化與改良

  客家菜變清淡 迎合漳州口味

  因為歷史緣由,逐漸南遷而居他鄉的客家人,多居住在山間僻地,初到異鄉免不了面臨貧窮的處境,生活上能省則省,因此,在菜里加很多的鹽好下飯,這是客家菜“鹹”的成因;繁重的體力勞動,讓人很快就消化完體內的熱量,因此就要多攝入脂肪以保證體力,這是“肥”的成因;為了適應逃亡和流浪的生活,聰明的客家人在把食材晾幹,加入許多香辣調料,就形成了第三個特點——“香”。

  “客家菜主要用料為雞、鴨、肉和山珍。”漳州客家樓老闆胡經理説,在於它的用料、烹調講究原汁原味,極少添加甚至不加過重過濃的作料,客家菜一般用生蔥、熟蒜調味,膳食講究調和搭配,多用藥材調理陰陽,可以説是用最簡單的烹飪方法,做出健康的菜。在他自己看來,客家菜清淡可口,利於消化。“不過對於漳州人而言,客家菜口味就有些重,較鹹、較油。”胡經理説,所以他們進入漳州後,便在口味上,適當作了調整。

  客家的嚴經理也提到這個相同的問題:“鹹、肥、香”是客家菜的三個主要特別,但是太鹹、太肥同樣不為漳州人喜歡,所以在進入漳州後,他們也要進行適當的改良,做得清淡一點,以適應市場。

  期盼改良新菜品 走向全國

  “還有發展空間,市場還沒飽和。”廈門饕鼎軒客傢俬房菜運營部總監王彩輝介紹,“饕鼎軒”在廈門共有4家直營店,一直專心於做純正的客家菜,後來意識到市場需求,長青路店提出了一個“新私房概念餐廳”的想法,在客家菜原有經典的基礎之上,進行創新,定期推出新菜色,為了保持廚師的創新活力,還專門成立了研發團隊,終獲得食客的認可。

  而作為廈門客家菜的領頭軍鑫客家通過10多年發展,現已將目光瞄準了全國更大的市場,正計劃在全國其他城市開設分店。“原來在川菜裏,並沒有‘水煮活魚’,這道菜是10多年前川菜師傅立足廈門時,根據閩南人的口味特點,將川菜裏魚的做法進行改良而創造出來的,現在已推向全國。”羅老闆笑著説,希望客家菜也能在廈門改良出一個新品種,走向全國。

  漳州電視臺美食欄目知名主持人、知名民間美食專家光哥也認為,所有菜式到另外一個地方要生存時,除了保持菜係的原味外,也要進行本地化的改良,才能長久生存下來,就連開在中國的肯德基和麥當勞,都針對中國人的習慣,進行了改良口味。

  漳州烹飪協會副會長劉天富説,隨著高鐵的通車,運輸方便了,三地居民往來更頻繁了,行業交流的機會也就更多了,那麼,各個菜係為了吸引更多的客戶,肯定會進行相互借鑒,如可以借鑒各地群眾的口味進行調整,利用各地的物産,山海結合,土雞土鴨與海鮮的搭配等。

[責任編輯:段方君]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