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新聞圖片

臺曆史博物館受文人推崇

2014年08月04日 11:33:57  來源:福建日報
字號:    

臺北歷史博物館受文人推崇館長:優秀館員是命脈

大三國”展覽的關羽銅像。(宋吉河攝 中新社發)

  隨便問個臺灣文化人,經常去哪看展覽?臺北的歷史博物館都可能是選項之一。原因何在?該館館長張譽騰向記者道出了秘密。

  會講故事很重要

  臺灣歷史博物館展廳面積不大,只有660平方米,卻經常策劃出成功的展覽——“大清盛世”、“大三國”、“法門寺”……張譽騰説,會講故事很重要。

  “去年辦‘大三國’展覽之前我曾問自己,為什麼要辦這個展覽?三國和我們現在的生活有什麼關係?如果不處理好這個問題,觀眾來這裡只是做歷史懷古。”

 

  “大三國”充分顧及互動環節,不僅展出形式豐富,而且對參觀者區別對待。在動畫三國人物照相區,兒童能以最簡單、最直觀的方式,感受三國人物和故事;在3D影像區,稍大的孩子可以直面“三顧茅廬”、“長坂坡”等情景再現。以各種手段為觀眾講述三國的故事,令人記憶深刻。結果展覽效果堪稱“轟動”,共吸引了20萬人次參觀。

  “故事講好了,觀眾感動了,還會掏錢買紀念品這些外沿的文創産品,錢自然也賺到了。”張譽騰説。

  但他強調説,歷史博物館始終是文化教育事業,每年有2億多元新台幣的預算,從來沒有把重點放在盈利上。

  “歷史博物館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文化資産的保存和詮釋。博物館要變成産業,也必須在做到以上兩點之後。”

  館員是命脈

  “歷史博物館有很優秀的館員,他們不僅學養高,也善於講出展品背後的故事。”張譽騰説,由於館員的作用,其他策展單位會主動前來合作,從這個意義上説,博物館的命脈是館員。

  上世紀80年代,臺灣經濟繁榮,許多博物館工作人員被派到海外做見習,張譽騰也是其中之一。30年後,他依然推崇當年的經驗。“這些館員在了解國際上其他博物館的運營趨勢後,把這些知識再回饋到工作實踐中,從而使臺灣博物館的發展産生了質的躍進。”

  張譽騰告訴記者,以他赴大陸的觀察和一些博物館館長所述,大陸博物館館員的訓練內容還不夠,有些館員根本不是博物館專業出身。另外,大陸博物館學應該加強如何辦展的訓練,也就是在了解展覽內容後,如何能講出展品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所以,只有考古和文物知識還不夠。

  張譽騰説,臺灣歷史博物館規模小,合作辦展、減少成本是重要的運營思路。“比如,我們明年要和四川、吉林合辦張大千紀念展覽,3家都拿出收藏的張大千作品,先在臺灣展,然後再到四川和吉林的博物館巡展。”他説,3家合作,各家只需分擔1/3的成本,展品到各地展出,還可以擴大影響,可以説是一舉兩得的雙贏戰略。(本報記者 王昭)

[責任編輯:楊笑]

相關內容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