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文化交流與合作

兩岸書畫聯展紀念抗戰勝利70年 臺灣抗日誌士後人追憶悲壯往事

2015年08月31日 10:21:23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網臺北8月29日電(記者陳鍵興 曹檳)“日寇侵華痛戰塵,八年國恥憤人神,吾民吾土兵烽劫,七十星霜記猶新”,年逾八旬的臺灣書畫家歐豪年現場揮毫,期盼今人勿忘歷史,緬懷為抗戰而犧牲的英烈。

  為紀念抗戰勝利及臺灣光復70週年,“兩岸名家書畫展暨和平祈福”活動29日在臺北舉行,逾50位兩岸書畫家與參與抗戰的老人的作品參展,兩岸各界人士逾百人觀看展覽並參與祈福儀式。臺灣人士蕭士才先生在作品中如是寫道:“緬懷抗日先烈,中華兒女共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共同走向民族復興之路。”

  同日舉行的“臺灣抗日座談會——紀念乙未戰爭120週年”上,多位臺灣抗日誌士的後人一同追憶悲壯往事。

  “我們家族幾代抗日,是傳統。”臺灣“霧峰林家”後人林光輝用生動的細節回顧歷史。甲午戰爭期間,林光輝的曾祖父林朝棟率領“棟軍”駐守基隆。1895年臺灣被割讓日本後,留臺“棟軍”在島內堅守抗日。1913年,林光輝的祖父林祖密放棄産業回到大陸,成為辛亥革命後臺胞恢復中國籍的第一人,他還曾大力支援羅福星、余清芳等人在臺開展武裝抗日。日本殖民臺灣期間,林光輝的叔公林獻堂領導非武裝反日鬥爭,一生不説日語。林祖密之子林正亨在盧溝橋事變後,考入黃埔軍校,後加入中國遠征軍赴緬甸抗日,曾身負重傷。

  蕭開平是臺灣屏東抗日家族蕭氏的後人,其先祖蕭光明是1895年組織鄉勇抗擊入侵日寇的客家領袖,他的兩個兒子在寡不敵眾的戰鬥中壯烈犧牲。蕭開平的父親蕭道應生於1916年,1940年與妻子一同潛赴大陸,投身抗戰,在前線從事醫療救護工作。蕭開平在分享父輩抗日事跡之餘,還感慨歷史教育的缺失讓現在的一些臺灣年輕人“失掉了自我的認知”。

  “臺灣人在抗日戰爭中沒有缺席。”臺籍抗日將領李友邦之子李力群鏗鏘有力地説。李友邦1906年生於臺北縣(今新北市)蘆洲望族李家,學生時代與同學襲擊日本警察派出所,後逃往大陸。1925年,李友邦從黃埔軍校畢業。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後,李友邦提出“保衛祖國,收復臺灣”,籌組臺灣義勇隊與臺灣少年團,活躍在浙、閩抗日前線。李力群在發言時還痛批李登輝近期的“媚日”言論十分荒謬,認為李登輝把日本視為祖國,是當年日本在臺推行“皇民化”的産物。

  中國統一聯盟主席、臺灣史專家戚嘉林在座談中指出,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後,部分湖南、安徽、廣東籍官兵堅守臺灣,與臺灣民眾組成的義軍並肩抗日,4個半月內犧牲超過14000人。雖然與日軍實力相差懸殊,但他們憑著一腔熱血堅持抵抗,戰鬥異常慘烈。1945年抗戰勝利後,臺灣民眾歡欣喜悅,在街頭巷尾燃放鞭炮,還在門前貼上慶祝臺灣光復、重回祖國懷抱的對聯。他説,臺灣人民抗日的歷史真相不會因為李登輝等人的言論而被模糊和否定。

[責任編輯:段雯婷]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