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七下西洋,打開了中國東南沿海與世界的交流。”來自臺灣昆山科技大學大三學生陳承逸對福建泉州開元寺的東西塔、石柱等古代建築物留戀不已,“部分建築歷經了地震等自然災難依然屹立不倒,真是建築中的奇跡。”
16日,包括陳承逸在內的近150名臺灣青年企業家、青年學子,與大陸學子共同遊覽福建泉州“海上絲綢之路”歷史遺存,他們重走“海上絲綢之路”,飽覽了九日山祈風石刻群、開元寺、清凈寺等文物古跡。
國民黨澎湖縣委員會副主委張全一談到,泉州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城市,當時航海技術還不是那麼發達,而在這個中國東南沿海小城中,外籍人士與本地人共存、互相往來,這段歷史也成為美談。
張全一告訴記者,部分臺灣先祖通過海上交通通道,開疆拓土,定居臺灣;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重新來到大陸,來追尋這一段歷史。他提到,尤其在看到大陸發展速度很快之後,兩岸青年應該攜手努力,共創美好前景。
臺灣昆山科技大學同樣讀大三的鐘長毅對此行感到新奇。他説,之前沒了解過海上絲綢之路這段歷史,也不清楚中國的海上交通,如今不僅學習了歷史典故,也開始實地考察。
“兩岸青年應繼續保持互動,互相學習,形成共同的語言和夢想,化成積極的行動力;從相互理解、尊重、鼓勵的角度加深合作。”來參加是次海峽論壇的臺灣國際青年商會常務副會長侯宗延對於目前大陸提出的“一帶一路”願景表示關注。
泉州有全國現存最古老的伊斯蘭教寺廟“清凈寺”、全國僅存的摩尼教遺跡“草庵”、全國最大的道教石雕“老君岩”。如今,泉州是中國東南沿海重要的製造業基地和品牌之都,擁有120多個中國馳名商標在“海絲”建設過程中大有可為。
臺灣昆山科技大學學系助理、帶隊老師蘇玲玟也迷上了泉州的古遺跡,“這些石刻都很特別,其中不少名句。”除了上了年代的石刻,她還特地查看了祁風所拜的神佛是否與臺灣一樣。
“原來只知道海峽兩岸祈求海上保護神,幾乎都是拜媽祖,如今也了解到其他海上保護神,如晏西元帥、九天巡使等。”她認為,在遷移的過程中,這些共同的民間信仰在當地所經歷了一些細微變化,卻也體現了中華文化最精華的部分。
“曾經泉州先民為了生存和理想,通過海洋,向一片未知的世界發出探尋信號。”包括蘇玲玟在內不少臺胞感慨,儘管部分遺存有翻新的部分,卻也證明、推斷了這一段歷史確實存在。
泉州是臺灣漢族同胞的主要祖籍地。臺灣漢族同胞約900萬人祖籍在泉州,佔臺灣總人口的44.8%,居住在泉州的臺屬有16萬人之多。張全一期待,臺灣青年能在此緬懷這一段逝去的歷史之餘,從熟悉、仰慕中獲得鼓舞的力量。(完)
[責任編輯:陳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