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7月4日電 “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財富和優勢,小學就應重視這方面的教育。”臺灣雙東中學校長陳明正4日在北京表示,“兩岸的教育工作者要共同努力,促進中華文化的傳承與弘揚。”
應中國宋慶齡基金會邀請,臺灣南投縣教育工作者文教參訪團一行4日來到北京西什庫小學參觀,並與該校教師進行座談。雙方就兩岸的教學理念、校園文化、教學面臨的挑戰等問題進行交流。
“如何在校園中傳承中華傳統文化”成為兩岸教育工作者的一個關注焦點。西什庫小學會議室墻壁上的學生剪紙作品吸引了南投縣中小學校長的興趣。
參訪團的校長們對大陸學生的校園文化很好奇,在他們看來,校園文化是承載和傳播中華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平臺。陳明正認為,與歐美國家相比,兩岸在一些理工學科方面並不具優勢,“而兩岸民眾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直接繼承人,具有數千年曆史的中華文化是我們的專長,應該繼承和弘揚。”
“孩子從小開始學習傳統文化很重要,這樣才能認識自己,才會有民族認同。”陳明正表示,目前臺灣的小學越來越重視中華傳統文化的教育,一些學校已開設傳統工藝課程,如客家的“染布”、“擂茶”等課程。
陳明正説,目前臺灣“少子化”現象越來越嚴重,學生的升學壓力有所下降,家長通常會讓孩子多學習一些技能,以提升子女的綜合素質。如此一來,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播就有了更好的空間。
陳明正同時表示,“少子化”也讓臺灣很多學校面臨生源減少的挑戰,有些學校不得不合併或關閉,因此造成了10萬多名“小學流浪教師”。面對這種處境,他笑稱,“將來條件允許的話,也許會有很多臺灣老師到大陸來就職。”(記者 陳小願)
[責任編輯:段方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