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LED展商用隧道造型打扮展位,別出心裁。(鄭曉東 攝)
創新便利兩岸直接往來的體制機制。臺交會開創了不少先河:臺灣展品最早通過“小三通”專案直航來大陸參加展會,臺灣同胞最早通過落地簽注辦理入境手續的展覽會。
創新兩岸文化交流的體制機制。臺交會是大陸最早舉辦臺灣專業人才交流會的展覽會,並直接促成成立了大陸首個“臺灣人才服務部”。近年來,每屆臺交會都大量舉辦相關的配套活動,內容延伸到環保、科技、教育、人力資源、民俗文化等領域,如舉辦的 “海峽兩岸高等職業教育展覽會”,開創了兩岸高職院校首次同臺亮相的新紀錄。某種程度上,臺交會可以説是落實《綜合配套改革總體方案》最大、最好、最實惠的平臺之一。
圍繞推動建設兩岸區域性金融中心,今年臺交會組委會將與海峽兩岸經貿交流協會、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共同主辦以“把握海西發展機遇,建設兩岸金融中心”為主題的海峽兩岸經貿論壇,深入探討建設兩岸金融中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圍繞兩岸金融業發展,舉辦“臺港廈金融交流合作聯席會議暨簽字儀式”、“廈門金融理財節”,“2012資本中國巡迴論壇”等專業論壇和活動。
“三效”與“四化”並舉
黃河明説,實施綜合配套改革,作為兩岸間一年一度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經貿交流盛會,也是目前全國規模最大的機電專業商品交易會,臺交會要把握機遇,積極先行先試,開拓創新,更好地充分發揮其在深化兩岸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作用。
展會的市場化程度高低,已成為評價展會成功與否的重要考評標準。從政府搭臺唱戲發展到政府退出、市場主導,這正是廈門會議展覽業的發展趨勢。臺交會經過多年的歷練,已經發展成為完全市場化的展會。通過對歷年展會規模、客商人數、現場銷售情況等數據的對比,不難看出,臺交會不僅展覽規模不斷擴大,專業水準逐年提高,而且更讓人欣喜的是對接活動實效性大大增強,實際效益在擴大、經濟效益在提升。
本屆臺交會規模再創新高,展覽面積65000平方米,參展企業超過800家,展位達3341個,其中臺灣地區和臺資企業展位482個,客商層次也有大提升。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首次加盟成為臺交會協辦單位,並成為臺交會工程機械展的主辦單位。此外,泉州市政府也加盟成為臺交會工程機械展的主辦單位,共同促進廈漳泉經濟一體化發展,打造海西先進製造業重要基地。
“一直以來,對臺交會,我們的辦會宗旨是堅持‘四化’:市場化、專業化、資訊化、國際化;秉承‘三效’:效率、效益、效果。當然,不僅僅是要有經濟效益,更要有社會效益。”“正是因為得到兩岸業界人士的共同呵護和培植,這個全國惟一的由兩岸共同舉辦的展會才能在兩岸所有交流平臺中獨樹一幟。”黃河明欣慰地説。
[責任編輯:段方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