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圖書和版權日,臺灣稱為“書香日”,今年以“詩”為主軸。昨天,臺“國家圖書館”特別邀請周美青為小朋友説故事,培養他們的閱讀興趣。臺灣各縣市也都舉辦“書香日”活動,推動“全民閱讀”。事實上,臺灣的閱讀氛圍在華人世界有口皆碑,無論是享譽兩岸的“誠品”書店品牌,還是各種書展,對兩岸愛書之人都有莫大吸引力。臺北市立圖書館北投分館甚至被評為全球最美的圖書館之一,成為陸客自由行的“私房”景點。
四月 播撒遍地書香
臺灣一年到頭與閱讀有關的活動數不勝數,但最“小清新”的要數每年各地的“書香日”主題活動。今年為了推廣閱讀,臺“國家圖書館”聯合各縣文化局,舉辦“尋找春天的詩蹤”主題活動,內容涵蓋館藏展、主題展演等。據導報記者從“國圖”了解,《詩經》、唐詩、西洋詩等六個大系的典藏詩作將一起呈現給讀者,讓他們盡覽詩文之美。
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猶如種下一粒書香的種子。臺灣在培養青少年養成讀書習慣時,特別強調親子活動,希望以親情澆灌書香。類似“美青姐陪你遊書海”這樣的活動,各地也都精心策劃。文風鼎盛的府城臺南,日前舉辦的是“種下書香種子”活動。臺南市長賴清德也出席活動,見證“書香種子”的播撒與傳遞。
臺南人李繼英是兩個孩子的母親,類似這樣的讀書活動,她已經帶著孩子參加了好幾年。她告訴導報記者,臺灣書香馥鬱,是自己父母那一輩的功勞。“我小時候沒有網路,書籍是獲取知識的主要來源。所以在臺灣,閱讀習慣比較好的以中年人居多。”而現在的青少年閱讀紙本書籍比以前要少,所以年輕的父母也會注意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閱讀習慣是可以相互影響的。父母在家多看書,孩子也會對書籍有親近感。”李繼英如是説。
讀書 像喝咖啡一樣簡單
不少大陸書迷對臺版圖書愛不釋手,惟一遺憾的就是臺灣書定價相對大陸要高出不少。其實,如果有機會在臺灣停留一段時間,不花錢看書,也是一件很簡單的事。在臺北,無論是去“國立”還是市立圖書館,通過很便捷的辦證手續後,就能通過自助服務借閱想看的書。更不用説愛書之人一定要去“朝拜”的誠品書店,在這裡,除了讀書買書,沒準還能在書香嫋嫋的環境裏認識意氣相投的書友。
臺灣人愛喝咖啡,隨處可見的便利店都有現煮咖啡出售。其實,在臺灣買書,也能通過便利店輕鬆完成。以臺灣最大的網路書店金石堂為例,讀書通過網路購書,只要選擇在住所附近的便利店取貨,就能讓買書像下樓買一杯咖啡那麼簡單。如果身在大陸,也能通過臺灣的網路書店購書,再讓店家幫忙快遞到大陸就是。如果通過中華郵政的海陸函件郵寄,郵費也相當便宜。
還有一個能邂逅書香的地方,就是咖啡館。兩個多月前,導報記者駐臺時無意推開臺北某家咖啡館的門,就意外遇到了知名作家蔣勳在開新書發佈會。精緻唯美的室內空間,蔣勳先生侃侃而談自己的創作心得,讀者也像朋友一般,與喜愛的作者對坐,一起交流甚至一起朗誦書中的精彩段落。
圖書館 陸客的閱讀秘境
臺灣最有代表性的閱讀空間,除了誠品,還有兩處“秘境”。其一是北投圖書館,近日剛躋身全球最美的25家非私立圖書館,為臺灣唯一上榜圖書館。這是一座打破臺灣傳統圖書館概念的綠色建築,隱藏在蔥蘢綠意中的樹屋內陳列的,是只有110公分高的木製書架,完全沒有普通圖書館的逼仄,反而充滿輕鬆的休憩氛圍。
這樣特別的圖書館雖然遠離市區,但卻成為遊客中意的別致景點。自由行開放後,北投圖書館與溫泉一道,成為陸客新寵。不少在微博上曬攻略的陸客都強調,如果時間允許,一定要去北投圖書館,安靜地讀一本書。福建網友“黃則槿”就在微博上寫:“沒人猜到那會是一個圖書館。小河,瀑布,樹木的環繞,造就靜謐的學習環境。”
除了北投圖書館,臺北城南的“紀州庵文學森林”是另一處書香撩人的閱讀空間。紀州庵原是日據時代的一家日本料理店,後來遠流、爾雅等出版社相繼在此聚集,也曾是余光中、王文興等作家的寓所,因此成為閱讀氛圍濃厚的文學重鎮。後來這裡被臺北市政府改建為“紀州庵文學森林”,各類文學活動亦是不斷。這裡的館長封德屏曾嚮導報記者介紹,“紀州庵文學森林”的存在意義,就是讓更多人體會到閱讀帶來的美感。
記者手記
書香發自心田
書香襲人是很多人夢想中臺灣應該有的樣子,事實上臺灣也確實如此。導報記者的一位朋友到臺灣出差,在每天的午休時間裏,都要專門去誠品書店看一會書。而很多大陸書迷推崇誠品的理由之一,也是因為這樣一處閱讀空間,在大陸實在生存不易。
然而除了誠品外,臺灣還有更多充滿閱讀氣氛的地方。不只是靜謐的圖書館或雅致的咖啡館,就連人來人往的便利店與熙熙攘攘的捷運車廂裏,也不時能看到有人埋頭 “悅讀”。其實“悅讀”正是臺灣推廣的閱讀價值所在,求知欲的被滿足,的確是一件令人愉悅的事情。比起網路上日益碎片化的資訊,通過閱讀書籍獲得的系統知識,才是每個人成長中不可或缺的養分。
書香臺灣令人心折,不過,閱讀從來都不以優質環境為唯一條件。臺式 “悅讀”的最大生命力,來自對閱讀價值的質樸認知。書香種子植於心田,只要有志讀書,處處皆是誠品。正如一位大陸作家所説,此後坐于塌、坐于錐,都能心安。(《海峽導報》)
[責任編輯:段方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