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海峽兩岸大學生建築設計大賽頒獎典禮暨兩岸建築論壇17日在天津舉行,96位來自兩岸50余所院校的青年學子通過設計圖稿描繪了未來人們的生活圖景。
據了解,本次活動經過10余位兩岸建築大師歷時4個月的評審,共決出16位獲獎者,其獲獎作品將先後在天津、廈門、臺灣等地展出。
臺灣科技大學的張明潔向記者展示了其設計作品《釀菌墟》,其設計靈感來自黴菌的滋生繁衍,她建議建築內部安裝活動板墻,居室之間可以自由組合,從而最大限度利用現有建築空間。廈門大學鄭晨光的作品《細胞論》獲得了本次活動的首獎,他認為隨著陸地環境的惡化,海洋將是理想的棲息地,人們的居住地將是一個個球形旋轉的細胞居室,這些居室之間可以自由組合為社區。
在兩岸青年的想像中,人們居住的空間形態可以是挂在墻上的方盒子、漂在水裏的圓球、任意變化的異形,甚至火車、油桶等物品。
“由於科技工具的全球化、資訊的流通,大家的視野更加開闊,兩岸年輕一代在想像力、思維、表現力上的差異正越來越小。”本次活動評審之一、臺灣傑出建築師潘冀高度評價了兩岸青年豐富的想像力,他希望今後兩岸建築領域能夠實現更加便捷、暢通、全面的交流,攜手探討解決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
臺灣交通大學的林雨玄説,通過設計競賽和兩岸論壇,讓“兩岸未來的建築設計師”互通有無並成為朋友,“這是最大的收穫”。
[責任編輯:楊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