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金沙遺址博物館及金沙遺址簡介(圖)

時間:2012-01-12 15:15   來源:台灣網

金沙遺址(資料圖)

  金沙遺址是位於中國四川省成都市城西蘇坡鄉金沙村一處商周時代遺址,面積超過5平方公里,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金沙遺址博物館2007年在金沙遺址原址建成開館,展出遺址祭祀區現場及文物。金沙遺址博物館是為保護、研究、展示金沙遺址及出土文物而設立的主題公園式博物館,佔地面積30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38000平方米。由遺跡館、陳列館、文物保護中心和園林區等部分組成。

  金沙遺址博物館位於成都平原的東南邊緣地帶,東距成都市中心約5公里,現已探明的遺址面積約5平方公里,遺址範圍地勢平坦,起伏較小,遺址內及周圍河流較多,遺址的南面1.5公里處是清水河,摸底河更是在遺址內蜿蜒東流,將遺址分為南北兩半。自2001年以來進行了考古發掘,發掘面積達10余萬平方米,發現各類遺跡3000余個,又出土了大量的珍貴文物。考古工作者根據考古學對遺址命名的基本原則,將包括黃忠村在內的這一區域的商、周時期遺址統一命名為“金沙遺址”。

  金沙遺址位於成都市西郊青羊區金沙遺址路。金沙遺址是中國進入二十一世紀第一項重大考古發現,2006年被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金沙遺址”是民工在開挖蜀風花園大街工地時首先發現的,在沉睡了3000年之後被發掘出來,“一醒驚天下”。其太陽神鳥環十分絢麗。距離三星堆遺址50公里,該文化所處年代約在前1250至前650,在前1000年時較為繁榮。金沙文化和三星堆文化的文物有相似性,但是沒有城墻,約等於三星堆文化的最後一期,代表了古蜀的一次政治中心轉移。

  在出土的金器中,有金面具、金帶、圓形金飾、喇叭形金飾等30多件,其中金面具與廣漢三星堆的青銅面具在造型風格上基本一致,其他各類金飾則為金沙特有。玉器種類繁多,且十分精美,其中最大的一件是高約22釐米的玉琮,顏色為翡翠綠,雕工極其精細,表面有細若髮絲的微刻花紋和一人形圖案,堪稱國寶,其造型風格與良渚文化的完全一致。

  出土的400多件青銅器主要以小型器物為主,有銅立人像、銅瑗、銅戈、銅鈴等,其中銅立人像與三星堆出土的青銅立人像相差無幾。石器有170件,包括石人、石虎、石蛇、石龜等,是四川迄今發現的年代最早、最精美的石器。金沙遺址是四川省繼廣漢三星堆之後最為重大的考古發現之一。經統計,遺址所清理出的珍貴文物多達千余件,包括:金器30余件、玉器和銅器各400余件、石器170件、象牙器40余件,出土象牙總重量近一噸,此外還有大量的陶器出土。

  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太陽神鳥金飾,它呈圓形,器身極薄。圖案採用鏤空方式錶現,內層分佈有十二條旋轉的齒狀光芒;外層圖案由四隻飛鳥首足前後相接,四隻神鳥圍繞著旋轉的太陽飛翔,中心的太陽向四週噴射出十二道光芒,體現了遠古人類對太陽及鳥的強烈崇拜,所以又被稱為“四鳥繞日”,是古蜀國黃金工藝輝煌成就的代表。環繞太陽飛翔的四隻神鳥,反映了先民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體現了自由、美好、團結向上的寓意,圓形的圍合也體現了保護的概念。十二道太陽光芒與四鳥的“十二”與“四”是中國文化經常使用的數字,諸如十二個月,十二生肖、四季、四方等,表達了先民們對自然規律的深刻認識!現在,太陽神鳥金飾圖案成為了中國文化遺産的標誌和成都城市標誌,均體現了金沙遺址的文化內涵。

金沙遺址博物館(資料圖)

四節玉琮(資料圖)

太陽神鳥(資料圖)

編輯:郭慶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