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映紅軍山情滿赤水河

時間:2014-04-23 10:27   來源:人民日報

  婁山關

  千崖競秀靈韻蔥蘢

  登眺婁山關,千峰萬仞,峭壁絕立,若斧似戟,直刺蒼穹。兵戰之時,因其地勢險要,北拒巴蜀,南扼黔桂,為黔北咽喉,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

  “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這是毛澤東為婁山關大捷寫下的《憶秦娥?婁山關》,如今被鐫刻在關口的崖壁上。

  1935年初,中央紅軍在婁山關與敵軍展開兩次激戰。第一仗是紅軍長征進入遵義後,為建立黔北防禦,紅一軍團揮師婁山關,保證了遵義會議的安全召開。第二仗則是紅軍二渡赤水後,回師黔北,紅三軍團再度攻打婁山關,戰士們冒著槍林彈雨從懸崖爬上去,衝入敵陣展開肉搏,血戰從黎明開始,直至黃昏,終於攻下了狀如天塹的婁山關,揭開遵義大捷的序幕。

  時空流逝,酣戰的槍炮聲已經沉寂了將近80年,歷史的硝煙已然散去,婁山關作為軍事要塞的作用也已不再引人關注,當年紅軍先烈遍灑鮮血的土地,如今已掩埋在一片青山之中。山間綠樹蔥蘢,幾十年、上百年,乃至近千年的松樹、柏樹蒼翠挺拔,枝幹遒勁有力。縷縷薄霧不時環繞身邊,婁山關透露出它原始古樸的自然風貌和靈氣。

  沿著陡峭的臺階,拾階而上,一路走訪過婁山關紅軍戰鬥遺址陳列館,小尖山戰鬥遺址、紅軍烈士紀念碑等。婁山關山頂上,當年戰鬥時修築的一條條戰壕還清晰可見,站在巍峨的峰巔之上極目遠眺,群山盡收眼底,山脊向四面自由延伸,此起彼伏,重山復嶺,一望無際。向下眺望,北面是呈S形的盤山公路,南面是陡峭的大峽谷,山下阡陌交錯,農舍炊煙嫋嫋,一派欣欣向榮的田園生活景象。

  望著巍峨的群山,任山風吹拂,腦海裏浮現這樣的詞句:蒼山如海,夕陽如畫,換了人間。

  真理小路

  花海翠林交相映

  遵義縣楓香鎮,一個名為茍壩的小村靜靜橫臥在馬鬃嶺、崖頭山和銀屏山諸山環繞之下。村子北側縱深地帶,一座磚木結構院落在茂林掩映下若隱若現。茍壩紅色文化旅遊創新區指揮部指揮長謝國東説,別看這小院不起眼,在這裡召開的茍壩會議使中央紅軍再一次避免了全軍覆沒的危險。

  推開小院大門,正對堂屋,屋內陳設簡單,方桌上幾隻殘缺的土碗訴説著紅軍艱苦的行軍條件。1935年3月10日,中央政治局召開的擴大會議就在這個堂屋裏進行,討論紅一軍團提出的進攻打鼓新場(今金沙)的提議。

  當時,與會多數人員都主張打,只有毛澤東一人認為此舉會陷入敵人的圍攻,堅決反對。會議從早上一直開到夜間,爭執不下,毛澤東來了脾氣,對主持會議的張聞天説道:“你們硬要打,我就不當這個前敵司令部政委了!”説後憤然離席。會議免去了毛澤東前敵司令部政治委員的職務。

  出堂屋門右手邊的吊腳樓,便是毛澤東當年的住所。走上幾階“吱嘎”作響的木梯,透過窗戶,似乎能看見當年在低矮的房屋內,毛澤東微微勾著腰,焦慮地來回踱步的情景。

  深夜,焦心如焚的毛澤東,再也忍不住,隻身打著馬燈,步行2公里到周恩來的住處,力勸周恩來緩發作戰命令。此時紅軍收集到的一些情報資訊也逐步印證毛澤東意見的正確,中革軍委最終決定放棄進攻打鼓新場的計劃。

  會後,由毛澤東、周恩來和王稼祥組成“三人軍事指揮小組”,代表中央政治局全權指揮紅軍軍事行動,進一步確立和鞏固了毛澤東在黨中央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

  如今,當年毛澤東夜訪周恩來走過的小路,被當地村民譽為真理路,意為無論何時何地在何種情況,都要堅持真理。

  3天的會議故事驚心動魄,綿綿的秋雨飄在身上透著絲絲涼意。大壩上,那條當年毛澤東夜訪的小路,如今已是一片油菜地,讓人不免想像春日裏,黃色的花海與翠綠的山林交相輝映的美麗場景。

分享到:
編輯:段雯婷

圖片

圖片推薦

    要聞

    兩岸情

    各地涉臺活動

    文化交流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