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澤俊:山西古建研究第一人

時間:2013-08-30 09:30   來源:山西晚報

柴澤俊:山西古建研究第一人

  他的家,整潔安靜,比我想像得要簡陋得多。

  書房和臥室的書架上,擺滿了他自己寫的和別人寫的書。客廳裏,也和很多普通人家一樣,用一個博古架把會客區和餐廳區隔開。我細細打量這所謂的博古架,上面擺著的物件尋常且過時,甚至還有一瓶絹花放在上面。

  這是不尋常的。

  所以,當他吃過早飯,挪動著患病後不方便的腿腳走向我,併為我的等待表示歉意時,我的問題衝口而出:柴老,你搞了一輩子文物,這家裏怎麼沒件古玩呀?

  因為他不是別人,他是柴澤俊———山西古代建築研究第一人,負責過永樂宮搬遷管理和施工,主持過晉祠聖母殿修繕工程、五台南禪寺修繕工程、去臺灣鑒定並迎回靈石資壽寺十八羅漢頭像、獨自拿出布達拉宮修繕方案,在山西這個全國文物大省當了12年古建築研究所所長、當了8年山西省文物局總工程師的柴澤俊。

  他把手一擺,淡淡一笑:“文物幹部都有個不成文的規定,自己家裏不能有文物。要説拿文物,就是我揀個你們眼裏的爛東西都是好的,我認識呀,但咱不做那事,這是搞文物的禁區。”

  人們總會對堅持職業操守的人産生敬意,尤其當他每天面對的是價值連城的寶貝。我更好奇的是:這份鑒寶的眼力是怎麼練出來的?有沒有什麼秘笈傳承?

  他哈哈大笑:“哪有什麼秘笈?我是個初中只上了三個月的高小畢業生,我研究東西也好保護東西也好,下了很多苦工夫,工作50多年,從來沒有過過什麼禮拜天節假日……”

  話匣子就此打開———

  1954年,在太原大營盤等活幹的年輕人

  我是臨汾人,我父親是從山西大學堂畢業的,我還記得有塊學校獎給他的牌子,上寫“六榜第一”,但他29歲就故去了,我當時只有兩歲半。

  家境困難,我剛讀到中學就失學了,就一直想出來找點事情幹。1954年,我20歲了,背個鋪蓋到了太原,每天一大早就到大營盤沙河橋上等活。有時候一天能掙8毛,有時候一天能掙1塊。并州路邊有很多飯攤,買一碗高梁面就是一頓飯,一天還得花兩毛錢店錢,睡大通鋪。

  9月,父親的同學徐德俊介紹我到晉祠文管所打臨工,那兒當時正翻修獻殿,我在工地幹的是拉砂、篩灰、拌灰這些重體力活。

  苦不苦?當然苦,可從來沒想過“咱回家吧,回到臨汾咋也有地種有飯吃”,我就覺得,人的一生如果不在青年時期受一點苦、見一點世面、學一點真正的知識,一生都會無所作為。

編輯:李丹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