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從“國土”到“自然” 兩字之差看自然資源管理與發展

2021-01-13 16:20:00
來源:四川日報
字號

  解讀

  近日,《四川省自然資源廳機關各處室局職能配置和人員編制規定》方案正式印發,標誌著該廳“三定”(定職責、定機構、定編制)工作順利完成。省自然資源廳在原國土資源廳基礎上整合多部門職責而來,一個統籌管理山水林田湖草的“大管家”新鮮亮相。

  機構名稱從“國土”變更到“自然”,兩字之變,折射出我省自然資源管理和發展的新動向。

  1

  制定國土空間管理的“一張藍圖”

  讓自然資源産權明晰,做好生態文明建設

  “規劃‘打架’,項目沒辦法推動。”記者在基層採訪時,常常聽到此類抱怨,比如做土地規劃時沒有充分考慮城鄉建設規劃,批下的土地不適合作為建設用地使用,做城鄉建設規劃的時候,也沒有考慮哪些是耕地和基本農田。

  過去,涉及國土空間管理的規劃職責被多部門分治,發改委負責編制主體功能區規劃,住建部門負責城鄉規劃管理,原國土資源部門負責土地利用規劃。此外,還有各種産業規劃、行業規劃、生態保護規劃、文物保護規劃以及環境保護規劃等。

  “以前,常常出現數據不統一、相互矛盾的情況,亟需一個部門把所有自然資源門類統籌起來,這有利於自然資源産權明晰、責權到位。”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嚴金明表示。

  四川是長江上游重要的生態屏障和水源涵養地,從做好生態文明建設這篇大文章出發,自然資源管理同樣需要“一張藍圖繪到底”。

  今年,我省將加快推進《四川省國土空間規劃》和五大經濟區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工作,預計6月底前形成規劃綱要,12月底前形成規劃編製成果。《四川省國土空間規劃》將成為我省國土空間管理的“一張藍圖”,有效解決規劃“打架”問題。

  此外,我省還將組織開展市縣國土空間規劃編制,自然資源管理部門將指導縣(市)優化重點鎮的空間佈局和功能形態,科學佈局縣域基礎設施、特色優勢産業、工業園區,計劃2020年底前完成。

  “統一管理的思路十分明確。”省自然資源廳相關負責人表示,以自然資源管理部門為依託,有利於進一步落實自然資源和國土空間的優化,做到規劃統一協調,為推動四川自然資源長期可持續發展利用打好基礎。

  2

  “用途管制”推動生態保護

  解決侵佔耕地、破壞自然生態環境等現象

  自然資源包括哪些?省自然資源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全民所有的自然資源資産有七類,可以理解為山、水、林、田、湖、草、海。在這些自然資源中,除了海洋,四川都擁有。

  不僅有,量還大。四川省第一次全國地理國情普查公報顯示,我省行政區域內國土面積為48.6萬平方千米,其中山地面積佔全省行政面積的79.52%,種植土地面積7.8萬平方千米,林草總面積37.5萬平方千米。

  厚實的“家底”,是優勢,也是挑戰。在四川廣大農村,獨特的山水田園景觀是發展鄉村旅遊的有利條件。農旅融合本是一件好事,但如果放任發展,可能會帶來農地非農化問題,破壞耕地,甚至危害國家糧食安全。“在耕地上種花發展鄉村旅遊,就需要制定禁止破壞耕作層和非農化等內容的管制規則,這樣一來,既保護了耕地,又可以支援農村發展和農民增收。”中國土地勘測規劃院總工程師張曉玲説。

  迎接挑戰,我省為自然資源管理部門賦予了新定義——既是生態文明建設主責部門,又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先導部門。“包括統一行使自然資源資産所有者職責和所有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和生態修復職責。”省自然資源廳相關負責人介紹。

  其中,統一行使所有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和生態修復職責,體現了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統籌開發利用自然資源的客觀要求。“當前,一些地區侵佔耕地、破壞自然生態環境的現象比較突出。統一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的主體、依據和手段,正是完善自然資源統一監管體制、在自然資源領域落實‘嚴起來’的重要舉措。”省自然資源廳相關負責人表示。

  今年,我省將積極推進長江經濟帶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和糾錯機制試點工作,主要針對長江岸線及週邊5公里範圍,研究空間準入條件,嚴格管控開發建設活動,同時分類處理歷史遺留問題。

  3

  探索“一盤棋”系統治理

  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等要素,整體規劃連片實施

  探索“一盤棋”系統治理,是我省未來的重點方向。

  之前,我省已有所實踐。2017年底,廣安華鎣山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項目成功納入國家第二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屬我省首個。該項目計劃總投資147億元,重點在廣安市廣安區、前鋒區、華鎣市、鄰水縣4個縣(市、區)面積3904平方公里的華鎣山區實施。“以礦山地質環境、水環境、水土流失、生態系統退化、洪澇及地質災害頻發等生態環境問題為導向,打破界限,統籌山水林田湖草各要素,進行整體規劃、連片實施。”廣安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相比過去單純治山治水,山水林田湖草統籌治理,帶來了更顯著的生態、經濟效益。”廣安市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

  在廣安市鄰水縣柑子鎮,項目實施一年多以來,當地完成沉陷區整治0.9平方千米,礦山復綠1.31平方千米,人工造林40.92平方千米,給昔日裸露的山體披上了綠色的新衣;在華鎣市,曾經“晴天污水流,雨天泥水流”的清溪河和漩溪河,通過配套實施城鎮雨污分流基礎改造及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重現一泓碧水的美麗風貌。

  水土治理了,生態恢復了,華鎣山區農業迎來新發展。截至2018年,華鎣山區建設(改良)經果林、現代農業産業基地等超過86平方千米,解決了8000余人就業問題,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超過1.3萬元。

  “山水林田湖草‘一盤棋’的治理理念將進一步擴大。”省自然資源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按照計劃,我省今年將啟動全省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規劃編制,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

[責任編輯:尹賽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