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簽發的首張電子臺胞證
7月6日,福建省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部門簽發了首張電子臺胞證,這也標誌著新式的卡式電子臺胞證正式上路了。
這項便利臺灣同胞往來大陸的惠民政策是在今年6月的海峽論壇被提出,大陸將對臺胞來往大陸免予簽注,並適時實行卡式臺胞證。短短不到一個月時間,臺胞往來大陸“説走就走”的願望成真了。
一紙臺胞證,除了作為臺灣民眾在大陸的身份證明以外,更是承載了兩岸社會交流的成果。近三十年的臺胞證變遷之路,也是兩岸關係變遷之路。
臺胞證,正式名稱為“臺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最早出現是在1987年臺灣開放大陸探親、旅遊之後。1987年11月4日,臺胞懷揣著《臺灣同胞旅行證明》由香港奔赴內陸各地,“少小離家老大還”是他們內心最真實的寫照。
臺灣同胞旅行證明
值得注意的是,當時的臺胞證竟是香港中國旅行社簽發的。新華社在1987年11月4日播發的稿件中記錄了臺胞證首次簽注的場景:“兩天來已有100多名在香港中旅社取得赴大陸新的旅行證的臺胞,分別從海、陸、空三路經廣州分赴各地探親。”
臺胞回大陸探親
當月2日,臺灣紅十字組織開始受理民眾赴大陸探親,長達38年的兩岸隔絕狀態被打破。由於那時臺胞多從香港轉机,廣州邊檢站臺胞驗證主辦臺工作人員幾乎“蓋章蓋到手抽筋”。
據了解,由於當時的臺胞證為一次性臺胞證,申請費時費工,必須在入境半個月前提出申請。遇到緊急或突然事件時,往往應接不暇。當時在香港九龍國際機場地板上過夜等待臺胞證的情景,經常發生。
在友誼商店圍觀冰箱的人們
不過有趣的是,當時持有臺胞證,在大陸附帶“特殊禮遇”。臺胞和港澳人士、華僑一樣,擁有購買“三大件、五小件”的權利,即可以憑臺胞證赴政府指定的地方,用境外人士專用的“外匯券”購買進口的三大件家電製品(如電視機、洗衣機、冰箱),和五小件家電(如吸塵器、果汁機、電飯鍋、微波爐、電熨斗)等等,作為送禮、探親的禮物。
在計劃經濟時代,能進入商品琳瑯滿目的友誼商店用外匯券購物,是很有面子的事。因此,臺胞證身價不凡,很多“黃牛”則忙於倒賣外匯券,有些臺灣導遊憑此累積了在大陸投資的“第一桶金”。直到1994年大陸取消外匯券,境外人士購買“三大件五小件”的待遇隨之取消,臺胞證才不再具這項“特殊優惠”。
上世紀90年代,福州臺商投資區
許多臺胞從探親、旅遊中看到大陸市場的龐大商機,加上臺資企業可享受“兩免三減半”的稅收優惠,因此大陸逐漸成為臺商投資的熱土。那時,從臺灣飛往香港的班機幾乎班班客滿,不少乘客都是轉機到大陸“淘金”的臺商。臺胞證成為了臺商投資設廠的“基本證件”。
即使是1996年臺海危機、2000年民進黨上臺後,臺商前往大陸的腳步也沒有停止,大陸也成為臺胞出境旅遊最熱門的地區之一,兩岸民間交流更為熱絡。
但光鮮背後也有代價,例如到公園、風景區、旅遊景點、住賓館,臺胞都必須付比大陸民眾高一倍至兩倍的價錢,坐飛機,也要比大陸民眾貴一倍。
臺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
1992年5月1日,臺胞證華麗轉身,薄薄一張紙的“臺灣同胞旅行證明”走入歷史,取而代之的是《臺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證件分為一次性入出境有效和5年有效兩種。
在2008年12月兩岸“三通”前的3個月,臺胞證開始“一人一號、終身不變”。這為臺胞免去了五年一次的“陣痛”,原先的臺胞證五年一換,其他相關銀行、就學等一切居民數據都要全部更改。這次臺胞證改成“一人一號”,讓在大陸的百萬台商深感方便。
2011年,大陸全面下調了臺胞來大陸簽注收費標準,總體降幅達50%。其中,為臺胞辦理1-5年居留簽注的收費標準統一降為100元人民幣。
臺胞張義順(右)在濟南口岸諮詢口岸簽注程式
此外,在臺胞口岸簽注方面,大陸先後在42個城市設立43個臺胞口岸簽注點,為未辦妥入境手續直抵口岸的臺胞辦理一次有效臺胞證和3個月一次有效入出境簽注。
已成為“大陸女婿”的沈恒德因為頻繁往來兩岸,一度是位於雍和宮附近的北京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處的常客。現在,他去得少了,因為“自從開放了三年多次簽和多個簽注點後,經常下了飛機再辦手續,也就十來分鐘”。
臺胞在北京機場辦理了落地簽
28年來,臺胞證的功能也從一般旅遊證件,延伸到工商登記、銀行開戶、參加各項專業證照考試、網購火車票等,甚至還能在淘寶網開網店。現在用臺胞證坐飛機、住旅館和本地居民同價,臺胞證的特殊“禮遇”已成了兩岸交流軼事,這也凸顯的是兩岸關係日益正常化。
早年的時候,不少到大陸的臺商被戲稱為“月父”,意思是每個月只能回臺灣當一兩天父親,後來慢慢變成“周公”(每星期都可以回家做“老公”)。現如今隨著免簽注和卡式臺胞證政策的施行,臺胞往來大門就跟“串門”無異。(新華網臺灣頻道 綜合整理)
[責任編輯:李瑞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