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以武緣結人緣!”提到與漳州結緣,洪文定總是格外激動。近日,臺灣獅頭旺劇團正式落戶漳州古城,選址于府埕文化特色街3、4號,旨在打造一個獅藝民俗技藝展覽館。這是落戶漳州古城的首個臺灣傳統文化傳承項目。
臺灣獅頭旺源起于閩南地區,在經過幾個世紀的發展與沉澱,如今榮歸故里,成為兩岸文化融合大背景下的又一生動寫照。
以武緣結人緣
洪文定與漳州結緣,源自一場武術交流會。
2007年,臺灣舉辦海峽兩岸太祖拳交流會,來自漳州武術界人士應邀前往,恰逢洪文定也作為臺灣武術界代表參加交流會。通過活動,洪文定結識了一幫漳州“兄弟”。次年,漳州武術協會舉行武術大家練活動,洪文定帶著自己的團隊前往漳州,切磋武藝,交流感情。在這一來一往中,洪文定發現,兩岸的舞獅文化也是一脈相承的。
“兩岸文化同文同種,只是到臺灣以後,變成了我們現在講的‘臺灣色’。”談及閩臺舞獅文化淵源,洪文定滔滔不絕。
“獅頭旺”正是源自閩南地區,無論是獅頭造型,還是獅藝、獅陣,兩岸都基於同樣的源頭。“閩南地區的獅頭與臺灣的在造型上十分相近,就連表演過程中的舞法和套路也相同。”洪文定説。
洪文定的祖籍在閩南地區,因此,對於洪文定來説,帶著獅頭旺劇團落戶漳州,就像回家一樣。從那之後,洪文定便成了漳州的常客,每年都在臺灣與漳州之間往返多趟。
在漳州,洪文定定期在多所學校和武館,免費教授獅頭製作工藝,傳授擊鼓、舞獅、武術等絕活,還帶出了一支支獅藝表演隊。
“對於很多文化傳統,我們都把它丟了。”洪文定説,在年輕人中推廣傳統民間技藝,是讓傳統文化薪火相傳的重要方法。
共譜臺海緣
今年正月初六,獅頭旺劇團應漳州白鶴拳武館的邀請,在中山公園進行了一場舞獅表演(左圖)。
“那天下雨,本來以為活動會取消,沒想到現場觀眾人頭攢動。”李海光是漳州歷史街區管委會文化旅遊部負責人,對年初那場盛大的舞獅表演印象深刻。
“漳州也有人在舞獅,但都不是職業舞獅人,哪有活動,獅子拿出來耍一耍,套路也不正宗。”李海光説,臺灣的舞獅傳統經過了幾十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專業化和産業化的特徵,作為有著同根基的漳州,可以借他山之石,來實現傳統文化的傳承與融合。
這次表演之後,古城辦的工作人員考慮將獅頭旺劇團引入漳州。漳州府埕文化特色街啟動於2013年。根據規劃,這條街是以傳統手工藝展示、表演、紀念品銷售為主的文化商業街。今年年初,其西面街已經全數開張,漳浦剪紙、木版年畫等本土非遺項目紛紛入駐。然而,東面街仍然缺少有代表性的文化項目入駐。獅頭旺劇團作為被列入臺灣無形文化資産目錄的項目,成為絕佳的選擇。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經過大半年的洽談,今年8月份,獅頭旺劇團正式與漳州古城辦簽訂了落戶協議。目前,該展覽館處於裝修階段,將於明年元旦開業。
“具有臺灣特色的獅頭,是兩岸擁有共同淵源的民俗,在千年府衙門口進行展示與表演,是兩岸文化融合的表現,而這更加體現了漳州古城的核心特色——老街情、慢生活、閩南味、民國風、臺海緣。”在李海光看來,辛苦並沒有白費。
“海峽兩岸攜手傳承獅藝文化,我們都將獅藝文化看作是凝聚過去生活的集體記憶,也是觸發未來文化發展的新動力。”洪文定如是説。見習記者張輝 通訊員 鄭蔡樂/文李海光/圖
(見習記者張輝 通訊員 鄭蔡樂/文李海光/圖)
[責任編輯:段雯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