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兩岸情

兩岸都有座趙家堡

2014年02月27日 09:27:59  來源:福建日報
字號:    

  在桃園,有一座趙家堡,而在漳浦也有一座趙家堡,二者不但形似,主人也都姓趙。原來,這兩座趙家堡的祖先係一家,均為南宋末年皇族閩衝郡王趙若和(宋太祖趙匡胤之弟趙匡美的第十世孫),而桃園趙家堡就是2005年從漳浦原樣“克隆”來的。

  漳浦趙家堡地處漳浦湖西畬族鄉的碩高山麓。從前,這裡山谷盤繞,山道彎曲,地勢險要,與世隔絕。宋末,元兵與退守廣東崖山的宋兵激戰,丞相陸秀夫背少帝昺投海,宋全軍覆沒。而閩衝郡王趙若和卻是倖存者,他在侍臣黃材等護衛下,以16條船奪港而出,欲往福州再圖復宋。但船隊在浯嶼海面遇颶風,剩下四艘船在浦西登陸,隱居於漳浦沿海。

  明萬曆庚子年(西元1600年),趙若和第九世孫、進士趙范,“尋先王締造故處,昔構猶存”,便在湖西碩高山上建樓築堡,聚族而居,至1604年建成內城堡。嗣後,其子中書舍人趙義繼承父業,又擴建外城,形成現在的規模。趙家堡外城周長1082米,佔地137畝。城內有三層四合式樓堡——完璧樓、四組同式五進共150間府第、六座同式三進三開間堂屋,並有武廟、石坊、水池、園林區,以及宋、明兩代著名書法家的刻石、碑記等。

  趙家堡裏有一座帶有圓拱的平板石橋,橋上刻有“汴派橋”三字,申明此橋的立意源之於汴京汴梁橋。汴京有外城、內城和大內三重,趙家堡也設置了外城、內城和完璧樓(取完璧歸趙之意)三重。這種對宋王朝故都的刻意模倣,在趙家堡內隨處可見。1984年,著名文物專家單士元、鄭孝燮、羅哲文考察趙家堡後題詞:“趙家堡遺址豐富,建築猶存,是一處不可多得之古城堡。遺跡其佈局立意處處仍沿汴京之舊,我等至此重溫宋史更覺有勝於文獻之記載。”

  清朝乾、嘉年間,趙若和的第14世孫趙若齊從漳浦渡臺,先在三貂(今臺北縣貢寮鄉)開墾,後至桃園大溪置田,後裔繁盛。2000年,來臺基祖的第6世孫趙國棟等宗親到漳浦尋根謁祖,看到祖先留下的趙家堡後嘆為觀止。於是,趙國棟決定在臺灣也複製一座“趙家堡”。

  2005年,臺灣趙家堡終於落成,佔地730平方米,共建有3層樓。三樓為趙氏宗祠,二樓為完璧樓,一樓為居安居。參照閩南趙家堡,樓內陳列有關趙宋皇朝等豐富史料。“完璧樓”及三個城門的匾額。“東方巨障”、“碩高居勝”、“丹鼎鐘祥”等字跡都是從漳浦趙家堡拓印刻製的。次年,海峽兩岸趙氏又聯手續修編了《趙家堡族譜》,在閩臺兩地同時發行。族譜不但收錄了臺灣博物館館藏的宋朝十八位皇帝及皇后的彩像和相關文字數據,還收集了從閩南漳浦播衍臺灣的趙氏族人世系源流,為臺灣趙家堡後人尋根謁祖提供了豐富翔實的史料。

  當年,單士元先生考察了趙家堡後曾撰文寫道:“考之歷史,歷代王朝滅亡後,改朝換代,尚未見有所謂滅國王族聚族而居傳之數百載者,趙家城實為罕見。”而如今,趙氏後人又在海峽對岸“克隆”了一座趙家堡,漳浦趙家堡為臺灣趙家堡送去的“宗誼永綿”賀匾見證了這一段歷史,而這在兩岸宗族的交往史上也屬罕見。

[責任編輯:朱媛媛]

相關內容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