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臺灣水果“登陸”的“前生今世”

2009年03月24日 16:30:00來源:-- 台灣網

蘿:在臺灣,鳳梨即“鳳梨”,是臺灣本土的三大名果之一,重量超過普通鳳梨的一半,它的纖維較細,且沒有酸澀味,不用浸泡鹽水便可食用。

  

  蕃荔枝:名列世界五大熱帶水果,外皮呈綠色、果肉呈奶黃色,果形奇特,幼果外觀像荔枝,外表酷似佛教中釋迦牟尼的頭型,因此,臺灣人習慣稱呼“釋迦”。

   

  芒果:芒果是熱帶特色水果之一,臺灣芒果口感甜蜜,肉質細膩,水分充足。

  

  蓮霧:蓮霧又被稱作“黑珍珠”。色澤深紅、帶著微微的蠟質光澤。  

  

  檳榔:臺灣人嚼檳榔已經是一種生活習慣,檳榔的鮮果不能直接嚼食,需要經過一些處理,可供反覆咀嚼,芳香滿口,余味悠長。

    

  以上幾種特色臺灣水果掠影,足以彰顯其獨特的魅力和價值。

  

  海峽兩岸經貿交流協會相關資料顯示,臺灣現代農業生産非常發達,現有耕地面積1290萬畝,而水果的種植面積僅次於稻米,為臺灣第二大宗作物,總面積達23萬公頃。臺灣水果種類繁多,熱帶、亞熱帶、溫帶水果都有,全年供應不斷。

 

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末期,臺灣水果就開始進入大陸市場。隨著兩岸交流交往的深入,進入大陸市場的臺灣水果品種逐漸增多,臺灣水果的銷售價格也越來越平民化。臺灣水果因品種優良、口感獨特而受到越來越多的大陸民眾的喜愛。

 

2004年12月開始,臺灣向大陸出口的水果,由原來的五種增加到十二種。

 

2005年5月3日,中共中央臺灣工作辦公室、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主任陳雲林受權在上海宣佈,擴大開放臺灣水果準入的種類並對其中15種實行零關稅。從此,臺灣水果在大陸的銷售逐漸進入常態化、市場化運作階段,在大陸市場的銷售量逐年增長。

 

但因當時兩岸未能實現直接通航,臺灣水果運抵大陸只能從香港或者日本轉机,運輸時間長,成本高昂,水果折損率高、新鮮度低,銷售價格動輒每公斤幾十元、甚至上百元人民幣,讓大部分大陸消費者望而卻步,導致臺灣水果在大陸市場缺乏競爭力。

 

2006年4月8日,大陸第一個臺灣水果銷售集散中心在廈門市建立。4月14日-15日,首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在京舉辦。陳雲林宣佈和通報了大陸促進兩岸交流合作、惠及臺灣同胞的15項政策措施,規定自06年5月1日起,對臺灣水果檢驗檢疫準入品種由18種擴大到22種,新增柳橙、檸檬、火龍果和哈密瓜4種水果準入。為促進臺灣農産品在大陸的銷售再添薪力。

 

2007年,國家工商總局牽頭組織18省市工商局,在海交會現場簽署保護臺灣水果省際協作備忘錄。備忘錄在海交會“保護臺灣水果”主題活動上簽署。同時,現場還簽署和發佈福建省工商局《關於規範臺灣水果市場經營秩序工作的意見》、《保護臺灣水果省際協作備忘錄》等規範性文件。

 

2008年,臺灣水果登陸北京奧運,臺灣芒果、鳳梨、楊桃及番石榴四大水果,成為北京奧運指定水果。

 

2008年底,海峽兩岸歷史性地實現了海運直航,這使臺灣水果産業直接受惠。

 

2009年,隨著兩岸“三通”基本實現,臺灣水果在大陸市場的銷售量有了質的飛躍。全國最大的臺灣水果銷售集散中心1月8日在廈門落成。臺灣水果、進口水果可整箱進入市場,直接銷售轉机分撥,以實現廈門臺灣水果銷售集散中心的持續經營,大大促進了海峽兩岸農業交流。

 

20093月份,“臺灣水果節”在上海舉行,幾個月內將每週進口100噸臺灣水果供應上海市場。兩岸基本“三通”後,這批臺灣水果採用了海運直航的方式抵達上海,運輸成本比以前降低了10%。此次海運直航時間由原先的十幾天縮至三天,不僅節約了運輸的時間與經濟成本,保證水果的新鮮程度,更給臺灣果農果商帶來了巨大的實惠。

 

臺灣有高水準的農業改良技術與人才,大陸擁有龐大的勞動生産力,兩者結合,將增加臺灣農産品在世界市場的競爭力。兩岸農業的交流與合作促進了兩岸農業生産要素的合理配置,共同提高了兩岸農業的競爭力,實現了兩岸農業的互利雙贏。在目前金融海嘯席捲全球的經濟頹靡期,兩岸的農業交流合作更顯得緊迫而必要,臺灣水果在大陸銷售業績的蒸蒸日上也使兩岸民眾看到了更加光明而廣闊的前景。(台灣網綜合報道 高琿)

[責任編輯:高琿]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