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安化黑茶:峰巒雲霧裏的千年陳香

2021-01-21 15:09: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湖南省安化縣是集山區、庫區和革命老區于一體的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八山半水半分田,一分旱土和莊園”是安化地貌的真實寫照,這樣的自然環境也催生了一方風物。安化擁有得天獨厚的種茶優勢,是著名的“黑茶之鄉”,自古就是茶馬古道的重要起點之一。
  安化黑茶,因其茶湯透明潔凈、口感醇厚回甘、香氣濃郁清正,深受人們的喜愛。安化黑茶品種眾多,其中屬千兩茶最為講究。2008年,安化千兩茶的製作技藝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首先在於它的選料,製作過程需發酵、透氣,所以要選擇相當成熟度的原料。”中國制茶大師、全國茶葉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肖益平介紹,千兩茶製作流程還包括蒸茶、鎖茶、踩制、晾置等等工序。
  “蒸茶環節,茶要蒸透、蒸軟;茶葉裝到篾簍中間要鎖好,使茶葉不外露;再就是踩制,過程又分壓、絞、錘、打等工藝,通過4到5次的壓杠、踩制、絞篾,即可捆緊定型;下一道工序是日曬夜露,千兩茶在邊發酵邊排濕的49天中,慢慢發生著微妙的變化。”
  考究的千兩茶製作技藝,不僅展示著安化人對茶葉品質的追求,更映照出黑茶在安化人心目中的地位。它不僅是一味日常飲品,也是一種文化,更是帶動當地人脫貧致富的“黑色寶藏”。
  在安化縣馬路鎮,55歲的劉發林和28歲的龔意成,在14年前因安化黑茶結識,現在一起走上致富之路。
  2006年,靠種田養家的劉發林老房子發生火災,一場大火讓他成了貧困戶。安化雲臺山八角茶葉有限公司了解到他的情況後,決定接收劉發林作為公司的臨時工,從“零”開始教他種茶技能。
  “記得我14歲那年,劉叔到我們公司來工作。我經常會陪著我爺爺一起上山,指導劉叔種茶與茶園培管,他學得很努力。”安化雲臺山八角茶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龔意成説。
  “在公司的幫助下,我學會了種茶的技術。2012年,公司把青雲觀的茶園承包給我培管,2017年,我家就脫貧了,一年有8萬元的收入。”談到一家子脫貧致富的故事,茶農劉發林的喜悅溢於言表。
  劉發林成功脫貧了,龔意成也從大學畢業,逐漸挑起了家族企業的大梁。經營公司的同時,龔意成通過發展黑茶産業助力當地鄉親脫貧。
  龔意成介紹,自2014年公司實施産業扶貧以來,共幫扶621戶共2217名建檔立卡貧困戶發展了近30畝茶園,累計發放茶苗1090萬株、肥料750噸。待到這些茶園豐産之後,年每人平均增收能夠達到7000元以上。
  在安化縣脫貧攻堅的進程中,像劉發林和龔意成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黑茶作為安化的龍頭産業,發揮著巨大帶動的作用。
  安化縣委副書記周登高表示,“在産業扶貧方面,安化15萬貧困人口中,有將近10萬人通過黑茶産業實現脫貧。依託茶産業,結合做好旅遊、文化、大健康文章,老百姓通過種茶、加工茶、茶旅遊、茶文化,實現了增産增收的目的。”
[責任編輯:李航]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