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湖北出臺25條措施全力做好自然資源要素保障

2021-01-20 15:03:00
來源:荊楚網
字號
  為全面落實全省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切實做好自然資源要素保障工作,湖北省人民政府近日出臺《全力做好自然資源要素保障服務經濟社會加快恢復發展若干措施》。系列措施共分四大類25 條,5月12 日,湖北省自然資源廳相關負責人從中拎出十個“關鍵詞”作詳細解讀———
  先行用地、開工必保
  先行用地、開工必保是解決企業重點項目急需開工最直接、最快捷、最有效的政策措施。疫情期間,解決火神山醫院等33個防疫項目先行用地3187畝。落實先行用地:一是支援疫情防控項目、省級重點項目中的單獨選址類項目、控制性單體工程以及因工期緊或季節影響急需動工建設的項目,申請先行用地。比如,高速公路、鐵路項目中的橋梁隧道等工程。二是除報國家批准以外,省級以下先行用地報經省級人民政府批准實施。批准先行用地6個月內,要提交正式用地報批手續。對於鐵路、高速公路用地規模較大,涉及地區較多的線性工程,經批准後可進一步放寬期限。三是先行用地規模一般不超過全部用地規模的20%。推進開工必保:所有單獨選址項目,包括公路、鐵路、機場等基礎設施類建設項目。只要今年開工建設,並完成徵地手續的,用地計劃指標全部由省級兜底保障,包括省、市、縣各級該類項目。
  雲上選地、地等項目
  充分挖掘存量潛力,利用資訊化手段,把全省已經合法審批可以直接使用的存量建設用地,在省自然資源廳門戶網站上向社會公佈,市、縣製作“招商地圖”,對外公開全部地塊,意向投資者網上查閱、選擇、競價、交易、簽約,為招商引資項目提供更加公開、透明、便捷的用地市場。武漢運用“漢地雲”平臺,創新“非接觸”方式,雲推介地塊279宗,總面積約13萬畝。加快新增“標準地”出讓,將企業開工所需辦理的各種評價和控制指標等前置手續,提到供地之前全部辦好,極大節省從拿地到開工時間,實現項目審批“最多跑一次”,真正做到拿地即可開工,促進全省項目儘早落地、儘早開工、儘早建成、儘快投産、儘快達産。
  做優營商環境
  以一切奔著問題、效果去的態度和導向,做優做強自然資源領域營商環境。推進不動産登記提質增效。2019年一般登記、抵押登記提前一年實現5個工作日辦結,105個不動産登記窗口全部實現“一窗受理、集中聯辦”,實現全省不動産登記資訊掌上統一查詢。推行將抵押登記服務場所延伸至銀行網點,申請人可以在銀行現場簽訂抵押合同並辦理抵押登記,全省已設立服務網點32個,實現抵押登記業務3個工作日辦結,疫情期間當天辦結。推進“不見面”網辦。52個政務服務事項全部入駐湖北省政務服務網,除涉密事項外,100%實現全程網辦。推動11個服務事項“即辦”,17個服務事項“零跑動”,35個服務事項“只跑一次”。推進“多審合一”。開展建設用地和城鄉規劃審批“多審合一、多證合一、多驗合一、多測合一”,實現建設用地預審和規劃選址、建設用地供應和建設用地規劃許可、建設工程規劃許可、建設用地審批和鄉村建設規劃許可、小微項目審批、相關論證查驗“六整合”,實現“一表申請、一窗受理、合併辦理”。
  當好“店小二”
  “有呼必應,無事不擾”,在全省系統部署開展項目用地服務專項行動,省、市、縣三級全面落實,當好用地服務“店小二”。列出清單,領導帶隊,深入企業,一對一服務,實實在在為企業解決急事難事。十堰市局領導幹部帶領176名“店小二”,一對一服務176家企業。武漢市局實行局領導分片包乾、清單銷號管理模式。荊州市局開展測繪、選址、徵轉、調規“一條龍”服務。恩施州局對每個項目印製“項目名片”,派出“店小二”開展到府服務。截至目前,通過開展用地服務專項行動,全省共審批建設項目443個,面積11.6萬畝,同比增長72%。堅決做到“無事不擾”,嚴明不接受吃請、不擾亂企業正常經營秩序等紀律,建立“清”“親”政商關係。
  降低用地成本
  降低土地取得成本,土地出讓金可延期或分期繳納。對優先發展産業項目,按70%確定出讓底價,第三産業項目(房地産項目除外)按80%確定出讓底價。降低土地使用成本,企業可申請暫緩減免繳納土地租金。利用自有存量工業用地提高容積率和增加地下空間的,不增收土地價款。利用劃撥土地存量房産發展國家鼓勵的産業行業,用地主體和規劃條件可在5年內不作變更。減免相關稅費,對服務疫情防控和因疫情遭受重大損失的,可依法減免或免征城鎮土地使用稅、房産稅。疫情防控期間,應繳納的土地出讓金、礦業權出讓價款、國有土地租金,可延期至疫情結束後3個月內繳納。新出讓土地,允許1年內可分期繳納土地出讓金,特殊項目可2年內繳清,首次繳納比例不低於50%,可按不低於底價的10%下調競買保證金。
  守紅線、保發展
  開展生態保護紅線評估調整工作,充分利用政策窗口期,化解重大項目與生態紅線的矛盾衝突。積極爭取國家政策支援。對疫情防控項目,確實無法避開永久基本農田和生態保護紅線的,可視作國家重大項目允許佔用。充分利用過渡期政策。對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經省政府出具不可避讓生態紅線論證意見,可報國家批准。已為西十高鐵、武十鐵路站後用地等18個佔紅線項目辦理用地手續。加快推進生態保護紅線評估調整和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按照應劃盡劃、實事求是的原則,評估生態保護紅線與城鎮建設、重大基礎設施項目、永久基本農田之間的矛盾衝突。經省政府同意,省自然資源廳聯合省生態環境廳下發生態保護紅線評估工作若干問題的通知,明確處理規則,按照“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科學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確保重大項目落地,為可持續發展留足生態、生産、生活空間,實現保護和發展雙贏。
  盤活閒置土地
  我省閒置土地總量呈現動態變化,2018年我省閒置土地有9.48萬畝,2019年增加到了12.04萬畝。全省進一步壓實責任,建立有效的盤活機制,減少閒置發生率。疫情防控期間,閒置土地項目不計入閒置時間,不計收閒置費和滯納金,用於疫情防控和企業復工建設的閒置土地,視為處置到位。對涉及建設用地使用權轉讓的,允許按照土地二級市場規定辦理權屬登記。研究制定大力盤活存量建設用地服務高品質發展實施意見,對復工復産和招商引資項目實行全保快保,隨到隨保,支援項目快速落地,實現“地等項目”。
  穩定石料供應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建築石料供應,2019年新投放建築石料礦業權37宗,全省建築石料礦山實際産量達到1.44億噸,加上尾礦尾渣利用和建設項目自採自用,年總産量達到2.11億噸,滿足全省2億噸的基本需求。2020年以來,全省合法有效建築石料礦業權344宗,總設計生産能力1.77億噸/年,已復工復産建築石料礦山企業224家,已生産4285萬噸。計劃新投放建築石料礦業權69宗,加上尾礦尾渣和項目建設範圍自採自用建築石料,全省可提供建築石料3.73億噸。持續穩定建築石料供應,指導各地梳理預測未來三年內重點建設項目建築石料供需缺口,合理制定建築石料礦業權投放計劃。按照“一礦一策”的要求,支援因疫情防控而停産的合法有效建築石料礦山儘快恢復生産。加大廢石、礦渣和尾礦等資源的綜合利用,大力推進露天礦山生態修復,實現“變廢為寶”。鼓勵重大建設項目在徵地紅線範圍內自採自用,減輕外部供應壓力。
  強化基礎服務
  充分發揮基礎測繪、地質構造、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壓覆礦産資源評價在項目建設中的安全保障作用。無償為疫情防控建設項目提供地質資料、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壓覆礦産資源查詢諮詢、測繪基礎圖件資料、應急測繪等地質測繪服務。統籌推進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與礦産資源壓覆、環境影響評價,擴展區域評估試點和強化評估結果應用。提升壓覆礦産資源查詢諮詢資訊服務能力。4月底剛剛上線運作建設項目壓覆礦産資源查詢服務系統,實現建設項目單位線上查詢。對疫情防控提供地理資訊成果,鼓勵、支援相關單位利用北斗導航、智慧城市等技術,研究開發如北斗網格城市、智慧園區疫情防控平臺(APP)、復工復産健康碼等地理資訊産品,助力疫情防控及復工復産工作。
  管好設施農用地
  確保“農地農用”,嚴格按照自然資源部農業農村部《關於設施農業用地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要求,規範管理種植設施、養殖設施以及生豬養殖等設施農用地,嚴禁隨意佔用耕地,特別是永久基本農田。2016年聯合省農業廳出臺進一步加強設施農用地管理服務設施農業用地健康發展的通知。當前,正抓緊修訂進一步規範設施農用地管理的有關規定,在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前提下,從設施農用地範圍、規模、支援措施、項目備案、服務監管等方面,進一步細化我省設施農用地管理有關要求,確保設施農業依法有序用地。
[責任編輯:李航]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