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臺媒的深圳印象——宜古宜今深圳行

2016-09-09 09:31:00
來源:你好臺灣網
字號

  你好臺灣網9月8日梅州消息(作者 劉惠月) 客屬電臺協作網的臺灣成員臺代表在深圳驚嘆連連!從古樸滄桑的古城大鵬,到高樓林立的金融中心,從古老的海邊漁歌,到現代的高新技術,臺灣媒體記者走進深圳,親身體驗深圳的古老與現代。一起來看《臺媒的深圳印象》。

本文作者劉惠月(你好臺灣網圖)

  劉惠月,臺灣寶島客家廣播電臺節目主持人。曾在客家語言、文學等方面獲得過多個獎項。

  宜古宜今-深圳行

深圳夜景(你好臺灣網圖)

  2016年8月24日下午,當我跟著臺灣媒體記者一行10人,踏上深圳寶安國際機場“蜂巢”狀玻璃光反射下的地板,再搭上接機巴士,我知道接下來兩天的“兩岸電臺加盟客屬電臺協作網暨大鵬印象兩岸媒體體驗行”已經開始了。從機場到大梅沙的路上,央廣《客家天地》欄目組的朋友們耐心地與巴士師傅溝通,讓原本只繞深圳外環道路的巴士,特地穿過交通繁忙的深圳市區,為的是讓我們親眼目睹深圳市區國際化大型建設及特色旅遊點。當巴士行經深南大道,一幢幢高樓大廈映入眼簾,感覺像遊花城般,讓人目不暇接,我想這肯定會是一個讓人難忘的“深圳體驗行”。

  發現深圳的古老,是從大鵬所城開始

大鵬所城城墻上(你好臺灣網圖)

  25日上午,兩岸媒體來到深圳最具古老歷史的大鵬所城參訪。彼時,大鵬所城博物館館長早早等候在南城門前恭候兩岸媒體的到來,經過熱切招呼後,他便帶領眾人穿過厚實又雄偉的古城門,一一向向眾人介紹著大鵬所城的前世今生。城門,是古城的要塞機關,聽館長説這是昔日面海迎敵之用,經多年風霜雪雨已顯斑駁,如今成為了遊客進入古城遊玩的正門。城墻高6米、長1200米,由山麻石、青石磚砌成。進門穿過窄街小巷的石板路,左轉就可上南門城樓參觀,城樓上安插多面旗幟、士兵銅像以及炮彈的痕跡,站在城門上俯看近十萬平方米的明清民居建築群,顯得鱗次櫛比,古色古香,時間彷彿瞬間靜止了,一切都停留在明朝時期。館長在此講古、話人生,令人無限思古悠情……

  

兩岸媒體記者參訪大鵬所城博物館(你好臺灣網圖)

  何謂“所城”,在聽了館長的介紹後,讓人就好像讀了一部深圳歷史一樣。“所城”是明朝廷為屯兵邊疆而建立的一種軍事機構。明朝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朝廷為抗擊倭寇而設立,全稱為“大鵬守禦千戶所城”,簡稱“大鵬所城”。深圳今天的簡稱“鵬城”即源於此。因為大鵬所城面朝南海,為了抵禦颱風侵襲,便將房屋設計得低矮且佈局緊湊。到了清朝道光年間,所城也是鴉片戰爭抗擊英帝國主義的根據點之一。而何又為“千戶城”呢?據館長介紹,大鵬所城為軍事要塞,守軍一千余人,“千戶城”因而得名。其守轄區域東起大亞灣,西至珠江口正中間的老萬山,守禦四百里海防線。

與當地歌者合影(你好臺灣網圖)

  緊接著,館長又陸續帶領我們參觀了大鵬古城博物館、賴恩爵振威將軍第。館長娓娓道來賴恩爵“一門五將”保家衛民故事。再走過左堂古井、五十年代重建的大鵬糧倉,來到南門前的街道。居民在門口賣紀念品和小吃。最後,兩岸媒體記者還戴上大鵬傳統涼帽,跟著當地歌者唱起了大鵬漁歌,又稱“千音”。這裡與印象中的深圳有著完全不同的氣質,令人印象深刻,真想安安靜靜停留,沉浸在這六百多年曆史的古城中。

  發現深圳的科技文明,是從華大基因開始

 

兩岸媒體記者參訪華大基因博物館(你好臺灣網圖)

  告別了大鵬所城,兩岸媒體記者們來到了擁有現代科技的華大基因,一家專門從事生命科學研究的機構,涉及人類、醫學、農業、畜牧、瀕危動物保護等分子遺傳層面的科技研究,以學、研、用為主要科研方式。在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支援下,全球農業的“挪亞方舟”是挪威政府在北冰洋的斯瓦爾巴群島建造的貯藏庫。而華大基因也體會到這個工程的重要性。我好奇詢問華大基因解説經理有關種子庫建造的情況,得知目前華大基因首座國家基因庫仍在試運作,更得知其是由生物多樣性庫、農業種子庫、疾病庫和數據庫組成的綜合庫。對華大基因擁有世界如此先進的工程技術,兩岸媒體記者紛紛感嘆“不虛此行”、“大開眼界”。

  海岸、沙灘是一條連接深圳的古與新的溫柔線

晚上在大梅沙海灘(你好臺灣網圖)

  深圳的古與今、傳統與科技,跳脫太大了,該如何做個緩頰呢?最後一夜,我與臺灣的媒體記者們由下榻的大梅沙海景酒店,穿過擁擠的馬路,來到對岸的大梅沙海濱公園。我們從沒收票的閘門發現這是個免費開放的公園,所以24小時都有愛玩水的泳客在此玩水,過夜的市民在沙灘上鋪一張涼蓆就可以在海邊待一整夜。從陽光到月光,從玩沙的小孩到比基尼女郎,細粒的沙似乎來者不拒,而我們也在沙灘上留下畢生難忘的腳印。深夜人潮擁擠的海景,臺灣似乎只有在南部的墾丁海域才能與之相媲美。而大梅沙海濱公園所屬的大鵬半島屬國家地質公園,聽説有五十多個大大小小的沙灘,我第一次到大陸定居的想法,是由軟綿綿的大梅沙海濱公園開始。這次深圳行,不論是大鵬所城傳統的時代烙印,抑或是華大基因的前衛基因工程印象,宜古宜今深圳行,古今的不衝突,分外鮮明。

[責任編輯:趙苗青]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