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臺灣企業顧問力量入莞輔導臺企
在世人眼中,臺灣毫無疑問是一個出口導向型經濟的發展典範。特別是在製造業方面,臺灣企業足以自豪的高度彈性及快速反應能力,在國際供應鏈上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如今,東莞作為全球的生産重鎮,承接了很大一部分從臺灣轉移過來的産業和企業。目前東莞與臺灣的角色十分相似。
2009年底,隨著東莞臺協轉型升級聯合服務處的成立,為臺灣製造業做生産輔導的企業顧問力量也大量跟隨到東莞。他們與臺商有著天然的血緣之親,也最懂大部分在莞中小臺企的訴求。
事實上,這批企業顧問力量的入莞,相當於為時下東莞正在全力以赴的轉型升級,輸入了一股臺灣力量。此行記者拜訪的臺灣“財團法人臺灣中衛發展中心”(下稱“中衛中心”)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中衛制度
讓自行車企業抱團變“聰明”
“財團法人臺灣中衛發展中心”,是臺灣企管界有較高地位的一個代表。它隸屬於臺灣“經濟部”,具有半官方性質。
中衛中心創辦于1990年,致力於推廣及輔導臺灣産業建立上、中、下游合作體系,強化産業合作網路,協助産業體系深耕茁壯。
過去,中衛中心在臺灣成功輔導不少産業。涉獵汽車産業、機電産業等,知名的企業包括臺灣松下、寶成等。
談及中衛中心的“法寶”,海外服務處處長陳樹全先給記者講了一個“自行車抱團”的故事。
臺灣原本為全球自行車最大出口地,但在2000年左右面臨國際市場的激烈競爭,生産成本壓力漲,廠商一窩蜂外移。所幸2003年在巨大機械和美利達工業等兩大自行車廠的號召下,結合11家零組件廠共同發起組成“A-Team”(下稱A組合)。
A組合由中衛中心派出兩名顧問,召集了中心廠(主要廠家)兩名工作人員、三家配套廠家的工作人員等,形成輔導隊伍為其輔導。每月巡迴指導一次,每半年做一次總體檢,並配合教育訓練、廠商觀摩及日本豐田體系見學等活動。
A組合主要以集體力量推動三個做法,包括建立共同設計研發機制、建構及時化生産形態、塑造共同品牌形象。
其中,在建立共同設計研發機制方面,改變以往由各零件廠家先開發好新産品或新樣式,再提供給成車廠選擇搭配新車型,轉變為成車廠在開發新車型的同時,也邀請零件廠一起參與,共同激發創意、同步設計、同步開發,不僅縮短開發時程,亦能創造特有産品。
改善後,交貨期明顯改善,以前成車廠從客戶下單的交貨期都一個月以上,現在只要14天;以前零件廠21天交貨期,每禮拜交貨一次,現在10天且每天交貨。
更令人驚喜的是,各廠生産力提升20%、庫存量減低40%、空間節省30%以上。除了上述可量化的成果,還有許多意想不到的效果。
對很多廠商而言,他們紛紛感覺整個工廠變“聰明”了,這也激發更多的成員加入A組合,現在已增加到20幾家。
讓螞蟻變成雄兵,這便是中衛中心的“中衛制度”所産生的巨大效應。
[責任編輯:薛白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