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晉江圍頭打造兩岸民間交流先行村

時間:2015-04-20 10:30   來源:台灣網

  台灣網4月20日晉江訊 福建省晉江市圍頭村地處閩東南沿海圍頭半島突出部,與大金門島隔海相望。區域面積3平方公里,優美的海岸線綿延6.5公里,東臨臺灣海峽,西連美麗的圍頭灣,北靠“東亞文化之都”泉州,南與大金門島相距僅5.2海裏,是祖國大陸最貼近大金門的地方。長期以來,圍頭村充分發揮臨海與對臺特殊優勢,從“弘揚英雄圍頭、打造美麗圍頭、展現活力圍頭、推行務實圍頭、構建和諧圍頭”五大方向到有效整合“戰地文化、濱海文化、漁村文化、華僑文化、涉臺文化”五大資源,再到構築升級版“綠色漁村、藍色海灣、白色沙灘、紅色遺址、金色人文”五色圍頭。

  今日隨著兩岸關係的逐步緩和,地緣帶來商緣,商緣帶來姻緣,姻緣架起了跨越海峽的橋梁,圍頭在致力打響“海峽第一村”對臺文化交流品牌的同時,全力打造圍頭“兩岸交流先行村”,並率先將民間“七夕”情人節和海峽兩岸返親節有機融合,以此彰顯新一輪美麗鄉村新成果,表達了兩岸基層民眾尋求和平發展的願景,如今的圍頭,印證了兩岸“海峽一家親,閩臺五緣村”。

  一、充分挖掘“戰地資源”

  圍頭歷史悠久,民族英雄鄭成功、施瑯將軍曾在這屯兵。這裡曾經是震驚中外的 “八二三炮戰”主戰場之一,全村有100多人參加了支前民兵,涌現出被譽為“炮戰小老虎”的洪建財等一大批英雄人物,全村有66位民兵先後榮獲二等功、三等功,7人晉京出席全國民兵代表大會,受到毛主席的接見。朱德、陳毅、遲浩田、張萬年等100多位將帥來此視察過。隨著兩岸關係逐步趨緩,開明的圍頭人笑泯恩仇,與時俱進,以敏銳的嗅覺和獨到的眼光,利用戰時工事和海防設施,積極打造戰地文化。先後構建“八二三”戰地生態園,戰鬥英雄安業民紀念碑、“八二三”大道、抗戰時期美軍情報站——達屋樓、“八二三”西線海軍臨時指揮所——毓秀樓、炮戰坑道等戰地景觀,成為福建省國防教育基地,既弘揚了光榮的革命傳統,又為新農村建設增光添彩,也為兩岸交流注入獨特內容。

  二、努力促進“姻親互動”

  隨著兩岸關係發展和兩岸同胞往來增多,圍頭村的涉臺婚姻也逐年遞增,如今已有涉臺婚姻142對。圍頭村充分發揮獨特資源,不斷強化與臺灣姻親的互動。一是走進臺灣,探望“女兒”。2009年始,村婦代會首次組團赴金門慰問“圍頭新娘”。2010年,圍頭村兩次組團開展“寶島走親戚”活動。2011年,圍頭村所在金井鎮政府組織赴臺,專門走訪在臺姻親較為集中的高雄、臺北、金門等地的20多位“圍頭新娘”,傾聽“女兒訴説”,了解她們在臺的生活工作情況,介紹家鄉的新貌,激發她們的思鄉之情;並通過她們加強與其她“圍頭新娘”的聯繫,鼓勵她們樹立“圍頭新娘”典型。二是請進來,以節會親。自2010年至今,兩年一度的海峽兩岸(圍頭)返親節已連續三屆在圍頭村成功舉辦,“愛跨海峽”成為圍頭美麗鄉村建設的助推器。2007年以來連續舉辦“愛我圍頭”港澳臺菲緬鄉親親千人踩街、“圍頭新娘”攜夫帶子倣古婚禮、兩岸姐妹“同跳廣場舞”、“共植海峽姐妹林”、“看兩岸遊圍頭”、“海那邊、海這邊”兩岸藝術家匯演、兩岸青少年夏令營等一系列返親節配套活動,打造了獨具圍頭村特色的姻親文化 。三是調解糾紛、共促和諧。2012年初,針對“圍頭新娘”婚姻家庭、涉臺經貿糾紛等成立福建省首家村級涉臺海事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邀請圍頭籍臺灣中華港澳在臺人民協進總會會長蔡大吉先生、以及圍頭的老朋友金門縣議會副議長歐陽彥木先生作為圍頭村在臺、在金的聯繫人,通過他們協助解決“圍頭新娘”在臺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難題。同時,與“圍頭新娘”在圍頭的親人保持經常性聯繫,利用平常、傳統節日走訪慰問,送去黨和政府的溫暖與關懷,建設和諧幸福涉臺婚姻家庭。

  三、精心經營“旅遊品牌”

  圍頭村將旅遊項目融入臺的元素,精心經營旅遊品牌。一是發展鄉村休閒旅遊業。累計投入5000多萬元完善基礎設施,先後建設了“八二三”公園的“臺灣相思林”、圍頭角的“海峽姐妹林”、和平公園的“紅色百將林”、月亮灣“旅遊生態林”等四大綠色景觀名片;打造圍頭風情購物的古街、金沙灣閩臺特色文創商城、圍頭人家民宿以及海峽漁家樂等20多家集娛樂休閒、海鮮美食、生活體驗、旅遊購物等為一體的圍頭鄉村休閒旅遊服務群體。圍頭村的景區先後獲得國家AAA級景區、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五星級園區、閩臺旅遊試驗基地等稱號。二做好旅遊文化宣傳。重點圍繞“海峽第一村”的今昔變化,加大宣傳力度,先後舉辦“海峽兩岸(圍頭)濱海旅遊文化節”、“圍頭鄉村休閒旅遊文化節”,製作《海峽鄉村旅遊圖冊》,修編出版《英雄的圍頭》、《兩岸一家親》紀實畫冊,協助拍攝以“圍頭返親節”為題材的首部反映海峽兩岸兒童故事電影《非常假日》,拍攝《圍頭新娘》、《冤家到親家》等10部專題片,受到中央電視臺、臺灣中天電視臺等50多家海內外新聞媒體的報道達300多篇次,在海峽兩岸引發極大的共鳴。三是打造閩臺旅遊試驗基地。加入“海峽旅遊大聯盟”,與金門縣金城鎮金城裏、臺南市安平裏以及金門臺灣原住民協進會等單位簽訂了鄉村旅遊與文化交流合作協議,成為2013年閩臺旅遊試驗基地。累計吸引了20多萬人次的臺胞前來觀光考察。金門縣前縣長李沃士先生、前議長王再生先生、臺灣發明人協會總顧問曾福力等人臺灣知名人士先後前來參觀。圍頭在臺的周氏、洪氏、吳氏、謝氏等宗親也陸續回鄉尋根謁祖。頻繁的涉臺民間文化節慶助推了美麗鄉村建設和旅遊産業的發展,圍頭村現已是首批“福建省十大閩臺鄉村旅遊試驗基地”,如今遊圍頭“看金門 探炮洞 泡海水 吃海鮮 住民宿”吸引了海內外遊客,2014年度,圍頭國家AAA級旅遊景區遊客總量已超過75萬人次,已成為圍頭“閩臺五緣村”文緣相承的佐證。

  四、大力推進“經貿交流”

  圍頭、金門近在咫尺,兩地民眾的經貿交流由來已久。一是開展對臺小額貿易。在1992年初,圍頭村就被省政府確定為海上民間對台貿易試點,高峰期日停靠臺輪60多艘,幾百號臺灣漁民經常往來。2009年晉江市在圍頭設立對臺保稅貿易區,成了吸引臺商來創業的有效平臺,進一步提升圍頭對臺經貿的層次。二是建設對台貿易港口。興建了十萬噸級的集裝箱碼頭,成為對台貿易的重要港口。圍頭現有國務院批准的國家一類口岸一個、交通部批准陸島交通碼頭一個、農業部納入“十二五”前期建設規劃的國家一級漁港一個、圍頭對台貿易物流配送中心一個。三是開發臺灣小商品市場。圍頭臺灣小商品市場現已基本雛形,目前有包括臺灣商家在內近10家商戶入住,專門經營臺灣産品。四是引進臺灣人才發展多種産業。圍頭村人以熱情、誠信、好客聞名,許多村民在與臺灣漁民開展海上貿易中深交了許多臺灣朋友,經他們的牽線搭橋,許多臺胞到圍頭村創業、生活。先後有10多個臺商投資各個領域,臺灣養殖能手劉興福、周振財等人來圍頭投資海上養殖等,帶動了圍頭水産養殖業的發展,目前水産養殖已佔圍頭經濟總量的一半,僅水産養殖規模達4000多畝。圍頭村已從單純的捕撈業發展到集水産養殖、對臺小額貿易、海洋捕撈業、旅遊、港口物流、服裝等多種産業,從1990年每人平均收入從不足千元,發展到2014年每人平均收入2.15萬元。先後獲得泉州市新農村建設示範試點村、晉江市十大典型示範村等三十多項殊榮,被眾多媒體譽為“福建對臺模範村”。

  通過一系列對臺民間交流活動,圍頭村在兩岸積累了豐富的民間交流經驗,將繼續以新一輪美麗鄉村為載體,以福建省閩臺鄉村旅遊試驗基地和海峽兩岸文化交流基地為新契機,在推動兩岸關係和諧發發展和祖國和平統一大業中發揮應有的作用。(台灣網泉州市臺辦通訊員 鄭曉郇)


編輯:李瑞艷

相關新聞

圖片

要聞

兩岸情

各地涉臺活動

文化交流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