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2014年臺灣青年中原行夏令營活動圓滿結束

2014年07月17日 08:48:00來源:台灣網

夏令營營員在河南博物院前合影

夏令營營員在河南博物院前合影。(圖片來源:河南省臺辦)

  台灣網7月17日鄭州消息 日前,由河南省臺辦和省臺聯共同舉辦的2014台灣青年中原行夏令營活動成功舉行。來自嘉義大學的33名師生先後到三門峽、濟源、洛陽、開封、鄭州交流訪問,他們和大陸學生聯誼交流、尋根中原文化、遍訪名勝古跡,開展了一次豐富多彩的河南文化之旅。

  為了迎接嘉義大學的師生來訪,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的18名志願者暑假沒有回家,專程等待遠方朋友的到來,和嘉義大學的學子們一同度過了兩天難忘的日子。見面不久,兩岸的學子們就打成一片,手挽手一起參觀職業技術學院。語言相通、情感相融,雙方的話匣子一打開就收不住,一路上歡歌笑語,十分融洽。在校園內的硯池邊,臺灣同學不住稱讚校園景致優美,紛紛拿起相機邀請三門峽同學一起合影,快門按下,定格了美好的歡樂時光。在當晚的聯歡晚宴上,兩校同學競相上臺,奉獻出一個個高水準的節目。

  歌曲舞蹈、樂器表演、互動遊戲……一次次掀起高潮,同學們親密無間,互動頻繁,仿佛相識相知多年的老友,珍惜著彼此的友誼。在天鵝湖國家濕地公園的周公島上,嘉義和三門峽的同學共同種下了象徵兩校心手相連、友誼長存的雪松“同心樹”,挖坑、培土、澆水……大家認真地操作著每一個步驟,直到雪松巍然屹立在風中,開始見證著兩校同學深厚的友誼。

  嘉義大學企業管理系的吳佳穎説,儘管大家來自海峽兩岸,操著不同的口音,但是彼此交流是如此真誠熱烈,我想我們每個人都需要這樣在脆弱時扶你一把,在得意時和你分享喜悅的好朋友。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的劉璐璐在即將和臺灣的朋友分別時抑制不住悲傷,流下難過的眼淚,她深情的説,她會永遠記得和嘉義同學這段友誼,記得和大家相處的點點滴滴。以後會時常來照看他們共同種下的這株“同心樹”,讓友誼之樹在陽光和雨露中茁壯成長。

  厚重文化、親身感知

  河南歷史悠久,文化厚重,嘉義大學的同學們在教科書中就多次學到,而此次夏令營給了他們親眼觀察、親手觸摸、親身感知古老河南的機會。在虢國博物館,仔細聆聽著講解員娓娓道來“唇亡齒寒”“自相矛盾”“假道滅虢”的故事,認真觀察著栩栩如生的玉獸和做工考究的綴玉面罩,同學們仿佛置身於戰火紛飛的周王朝,不住讚嘆虢國文化的豐富厚重。嘉義大學財經係的李柏錞感慨道,每一件文物背後都有一個傳奇故事,陵墓中的墓主人的骨骸似乎還在訴説著他當年的榮光,在這個三門峽虢國文明起源地的確能感受到歷史的魔力。

  來到洛陽龍門石窟,嘉義大學生物事業管理系的方良義説,這裡是我們課本中一直提到,但是沒機會見到的既熟悉又陌生的一個地方。在龍門石窟奉先寺前,望著高大巍峨的盧舍那大佛,同學們難以掩飾內心的激動和震撼,邱俊維同學説,佛像雕刻功力之深即便是現代技藝也未必能達到,表情刻畫的非常傳神,栩栩如生,當和大佛恬淡、慈祥的目光相對時,頓時覺得心靈昇華,超凡脫俗。

  而參訪河南博物院則讓同學們接受了一次充滿魅力的文化洗禮。賈湖骨笛、蓮鶴方壺、武則天金諫……一件件稀世之寶讓來自寶島的同學嘆為觀止,而古文物背後蘊藏的深厚文化更吸引大家的興致,不住在展品前長久駐足,析微察異。廖婉均同學表示,河南之行深深感受到古老文化的熏陶,正如同一句話“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由於是親眼所見,親身所感,對於文化和歷史的認知就更加深刻,對古人的智慧也更增加了了解和傳承。

  傳承經典、遍訪先賢

  踏著先賢的足跡,同學們來到思想家、哲學家老子著述五千言《道德經》的地方函谷關。函谷關是中國歷史上建置最早的雄關要塞之一,因關在谷中,深險如函,故稱函谷關。這裡曾是戰馬嘶鳴的古戰場,素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稱。這裡又是我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老子著述五千言《道德經》的地方。千百年來,眾多海內外道家、道教人士都到這裡朝聖祭祖。同學們在老子像前齊聲誦讀《道德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大家在朗朗誦讀聲中感悟博大精深的哲學思想。廖翊含同學激動的説,“誦讀《道德經》讓我內心激昂,仿佛老子就在我們面前一般,我徹底被他無邊無際的智慧所折服。”

[責任編輯:李瑞艷]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