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籍臺灣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饒睿清之尋根情懷
台灣網7月7日梅州消息 第五屆海峽兩岸客家高峰論壇在廣東梅州落下帷幕。在為期四天的論壇上,1500多名兩岸客家人齊聚一堂,其中來自臺灣的達900多名。本屆論壇和被稱為“世界客都”的梅州,讓許多臺灣客家鄉親感動連連,臺灣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饒睿清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
饒老先生祖籍廣東梅州大埔縣。據他回憶,饒氏傳到他這一代應該是60多代了,前面二十五代大概是河南、河北,二十五代一直到四十一代是在江西,四十一代以後搬到了廣東大埔,大埔開始已經傳了二十一代了,在大埔那裏第十五代的時候就搬到臺灣去了,到他這一代是第十八代,“若按輩份算起來,大埔的饒氏後代都是我的晚輩。”
資料顯示,梅州與臺灣客家人的關係十分密切,目前臺灣有500多萬的客家鄉親,所講客家話三分之二以上都是梅州話。饒老先生從小時候就知道自己祖籍梅州,可他是怎麼做到對自己的祖籍地了解到六十多代以前的呢?他説,父親二十幾年前過世,母親更早就過世了,所以他認為在他這一代必須要做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要把族譜搞清楚。
“這是一個很直接很單純的感受,因為小時候懵懵懂懂什麼都不知道,天塌下來父母親在擋,不必管天高地厚,也不必管是從哪來的,只要知道父母親就行了。但是當自己慢慢長大,當自己看的越多,懂得的越多。自己就會慢慢想到説,要飲水思源,臺灣有句話,‘吃果子要拜樹頭’,要感恩,需要知道是怎樣的來龍去脈。懂得的越多,知道的越廣就越想知道自己的身世。”
於是,出於一種感恩的情懷,饒老先生花了很多時間去研究和查證。他遍訪親友、大埔的晚輩,查閱大量的資料,終於自己的族譜推到了前60多代。“目前查證的結果可能不是百分之百正確的,但是,我一定要繼續根據這些資料去印證和查證,一定要在自己有生之年把自己的祖籍和族譜搞清楚弄明白。”
雖然祖籍梅州,但是,這次來參加論壇,卻是饒老先生第一次真真切切踏上故鄉的土地,這讓他非常激動。儘管上了年歲,一路舟車勞頓,但他一點也不覺得辛苦。他告訴記者,十幾年前自己曾經在火車上短暫地在梅州停留了一會,但沒能走下車去呼吸故鄉的氣息,沒能讓自己的雙腳沾上故鄉的塵土,自己很遺憾,“感覺就像是一個人離開家,但是從來沒有去過自己的故鄉,總是有缺憾的”。而這一次,“來到梅州雖然什麼人都不認識,但感覺是不一樣的,覺得這裡的人就是自己人一樣;回到了故鄉,或者是很久很久以前在夢裏遊過一次,總覺得是有一種親切感,好像就是回到自己的出發點一樣。”幾天下來,他和他許多臺灣的客家鄉親一樣,都感覺自己身為客家人的客家味更濃了,不想走了。
饒老先生説,客家人勤儉、智慧、富有毅力,有一股韌勁,背井離鄉,在外辛苦打拼,依靠的就是客家精神,“客家人就是這樣再辛苦也要挺下去,就像嘴裏咬著很辣的老薑,還要加上醋酸,甜酸苦辣都要一口吞下去,這就是客家人的韌勁。”他希望,兩岸客家人能更多地往來,共同把祖祖輩輩傳下來的客家文化、客家精神傳承好、發揚好。(台灣網、梅州市臺辦聯合報道)
[責任編輯:吳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