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生態優先 重慶高品質繪就綠色發展基底

2021-01-21 14:05: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長江幹流重慶段水質為優,42個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首次達到100%,中心城區PM2.5濃度首達國家標準,中心城區空氣品質優良天數為333天……這是剛剛過去的2020年,重慶交出的生態答卷。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産品,是最基本的民生需求和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來,重慶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創作思路”,統籌推進産業生態化、生態産業化,持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高品質發展之路越走越寬,生態空間管控越抓越嚴,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畫卷正在巴渝大地上徐徐展開。

  全域治水?交出五個100%靚麗答卷 

  “沒整治以前,河上經常有漂浮物,周圍村民們養的家禽也經常下河,從周邊經過都得捂著鼻子走。現在好了,河道都清理乾淨了,河邊偶爾還能看見小魚兒,時常有水鳥嬉戲,淮遠河的一江碧水又回來了。”説起淮遠河的變化,在河邊居住了20多年的村民劉澤芳説。

  淮遠河位於重慶市銅梁區,這條河水清岸綠、流經銅梁城區和多個鎮街,在舊縣街道合灘寺匯入小安溪,被銅梁人稱為母親河。淮遠河因為早年城市規劃、管網設置不完善,生活、生産污水直排而發黑髮臭,是遠近聞名的“臭水溝”。

  為了給淮遠河“刮骨療傷”,三年前,銅梁開始對這條母親河進行系統治理。據銅梁區生態環境局副局長秦偉介紹,銅梁建立了清淤清漂、調水放水、常態督查機制,精準持續推進淮遠河及巴川河、小北海水庫等關聯區域的河岸及庫岸的日常保潔、河面清漂及河底清淤工作。同時,銅梁加大源頭防治力度,對淮遠河流域污染源進行拉網式排查,徹底整治生活、工業、畜禽養殖等污染問題。

  一系列整治後,淮遠河蝶變重生。“水質變好了,河岸還有景觀公園,我現在基本每天早晚都要來這兒散步。”劉澤芳説。

  淮遠河的涅槃重生只是重慶市鐵腕治水的縮影之一。據了解,為全力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堅戰,近年來,重慶市先後出臺了《關於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加快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的意見》等“1+3”配套文件,印發了《重慶市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實施方案(2016—2020年)》《重慶市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實施方案》等所有規劃方案,整體描繪長江水生態藍圖。

  重慶還頒布了《重慶市水污染防治條例》,加快提升流域治污能力;強化考核問責,近兩年對水質不達標的區縣政府累計約談10次;健全生態補償機制,全市流域面積500平方公里以上的19條河流全部簽訂生態補償協議;健全流域聯防聯控機制,與四川等省簽訂《關於建立長江上游地區省際協商合作機制的協議》,聯合開展新盛河非法採砂、瀨溪河聯合執法檢查等系列執法、應急處置專項行動。

  截至2020年底,長江幹流重慶段水質為優,42個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首次達到100%,優於國家考核目標4.8個百分點,較2015年上升14.3個百分點。105個重慶市考斷面水質達標比例達100%、消除長江支流劣Ⅴ類水質斷面比例達100%、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比例達100%、消除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比例達100%。

  科學治氣?中心城區PM2.5濃度首達國家標準 

  在位於重慶市兩江新區的一家包裝生産企業內,揮發性有機物處理裝置正有序運作——噴漆過程中排放的VOCs(揮發性有機物)在經過沸石轉輪吸附濃縮、脫附後,被輸送至TNV燃燒爐充分燃燒,再通過管道直接排放至外環境。

  “以前我們採用催化燃燒的方式處理,燃燒溫度在300度到400度,處理率能夠達到差不多90%以上。現在,這套技術是目前國際上較為成熟的VOCs治理技術,處理溫度能夠達到800度以上,處理率能夠達到99.5%以上。”該企業負責人介紹。

  據重慶市生態環境局兩江新區分局污染防治科副科長許偉介紹,兩江新區是重慶重要的汽車生産基地,轄區內的汽車、電子、印刷等産業特性決定了VOCs是轄區的特徵污染物之一。截至2020年底,兩江新區已開展99家企業廢氣深度治理工作,共投入生産線技術改造、原材料升級和末端治理資金約7億元,建成設施130余套,揮發性有機物年排放量由治理前的7800余噸下降至1580余噸,削減約為79.7%。

  據了解,為了讓“天更藍”,近年來,重慶高度重視污染防治攻堅戰,多次召開會議安排部署打贏藍天保衛戰工作,專題研究高排放車輛限行、餐飲油煙專項治理、擴大煙花爆竹禁放範圍、搬遷城區客貨運場站、城區坡坎崖綠化等大氣污染防治重難點工作,要求下大力氣鞏固提升藍天保衛戰成果。

  重慶還成立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指揮部,分年度制定藍天保衛戰作戰圖,分解下達8大類70條2000多項工程和措施,實施量化考核,建立空氣品質、目標任務、重點項目、督導問題“四張清單”,實施動態管理,壓實各級責任。各區縣政府、市級有關部門將藍天保衛戰納入年度重點工作和績效目標考核重點內容,強化責任落實,推動重點區域、重點行業大氣污染治理和管控。

  來自重慶市生態環境局的數據顯示,2020年,重慶市中心城區空氣品質優良天數為333天,其中優的天數為135天。與2015年相比,空氣品質優良天數增加41天,優的天數增加80天。PM2.5濃度從2015年的57微克/立方米下降至2020年的33微克/立方米,首次達到國家標準。

  統籌推進?助推重慶實現綠色高品質發展 

  “今年是國家排污許可證全覆蓋之年,對於企業來説,國家排污許可證內容複雜、填報要求高,企業對資訊管理平臺所需填報的內容把握不準,填報問題頗多。高新區生態環境局得知這一情況後,主動為我們提供一對一諮詢服務,在填報過程中耐心細緻地解答企業問題,對我們提交的排污許可申請及時審批,在我們提交排污許可申請後第二天就完成了審批。”説起環評審批制度改革,位於重慶市高新區的一家半導體公司環保部門負責人豎起了大拇指。

  為進一步深化環評審批制度改革,近年來,重慶市實施了“一照通”、豁免環評、水保審批、取消社會小型低風險項目施工圖審查、取消消防審計審查、消防驗收備案等改革措施,助推重大項目落地見效,服務重慶市經濟高品質發展。

  去年6月,重慶市生態環境局還印發了《重慶市不納入環境影響評價管理的建設項目類型的通知》,明確了重慶不納入建設項目環評管理的項目類型,包含産業類、環保治理類、社會服務類、基礎設施、扶貧、疫情防控等方面,共涉及24類78項行業項目類型。

  除深化環評審批制度改革外,重慶還在深入實施綜合行政執法改革上下功夫。“十三五”期間,重慶市生態環境部門堅持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把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作為民生優先領域,開展了整治污水偷排直排亂排行為、長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利劍執法、藍天保衛戰強化監督幫扶、飲用水水源地排查整治、“清廢行動”、嚴厲打擊危險廢物環境違法犯罪行為等60余項專項行動,推動解決一批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助推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決定性成果。

  重慶還在全國率先發佈“三線一單”空間管控指導意見,探索建立“碳匯+”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機制,其中2019年全市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0.73噸/萬元,優於全國平均水準30%以上。

  “下一步,重慶將在鞏固‘十三五’已有成效基礎上,編制實施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始終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更加突出精準、科學、依法‘三個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實現減污降碳協同效應,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生態共建環境共保,努力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展現更大作為。”重慶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責任編輯:陳文韜]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