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侃:"背鍋俠"馬英九再中招 回應"慶富案"清者自清
點擊收聽《臺灣一週侃》→
各位好,歡迎收聽全新一期的《臺灣一週侃》,我是小小。
這周有一部新電影特別火熱——《雷神3:諸神黃昏》,絢麗又炸裂的科幻兼奇幻故事吸引了大批影迷觀影。小小特別佩服此類奇幻電影裏的英雄人物,各種神啊、俠啊,擁有的超級技能一個賽過一個。都説藝術來源於生活,這句話一點都不假,島內就有一個特殊能力者,只不過他的名號不太好聽,叫“背鍋俠”。
卸任臺灣地區領導人一年多來,馬英九似乎比以前更忙了,最常幹的事,就是要接住那些莫名其妙從四面八方飛來的“鍋”,這“背鍋俠”的名號也就非他莫屬。全臺大停電,馬英九的錯!雄三導彈“誤射”,也是馬英九的錯!蔡英文上任民調跌、陸客不來、臺軍毒品案,這更是馬英九的錯!過往民進黨每遇到問題,就會找馬英九“救援”!難道民進黨遇到危機的處理標準就是:一、推給馬英九;二、一定是馬英九的錯;三、全部都是馬英九的錯。
這不最近馬英九又攤上事兒了,被影射涉及慶富弊案。據臺灣“東森新聞雲”報道,承造臺海軍獵雷艦的慶富造船廠爆發財務危機,遭主辦205億元新台幣聯貸案的第一銀行宣告違約,同意貸款的7大公股銀行損失百億新台幣,現更傳出馬英九也涉入其中。
近日蔡當局頻頻放話,馬英九任臺灣地區領導人時,臺當局為慶富案轉兩封“密件”公文予行政部門,官員語意間曖昧、保留,質疑馬英九涉弊。據報道,當時原本各家銀行都不願放貸,但慶富董事長陳慶男寫信陳情,當時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便行文至行政機構。臺當局金融管理機構官員顧立雄2日表示,當時馬英九辦公室給行政機構,行政機構再轉給我們,兩個文都列密件。擺明在説,你看如此故弄玄虛,還不是有鬼?而此陳情信更被影射為馬介入的證據。
按照劇情發展,這個“鍋”馬英九是不是背定了?怎料畫風突轉,臺當局發言人林鶴明稍後證實,蔡英文上任後,慶富也來函陳情4次,其中一次以密件形式轉給行政機構,作法與馬當局並無不同。逼得負責獵雷艦調查的行政機構官員施俊吉只好説:“並不代表我們認定他(馬英九)有施壓。”
如果你以為事情就可以這樣輕鬆地翻篇,那真是太不熟悉民進黨當局的套路了。馬英九“背鍋俠”的名號豈是“浪得虛名”?轉了一圈,看了一齣貌似柳暗花明的戲,這“鍋”又飛回來了。據臺灣《中國時報》報道,臺媒評論指出,這下子,拿陳情信當做馬英九涉弊的招式,欠缺説服力。不過,民進黨也不怕被拆穿,反正發揮渲染效果,只要達到把馬英九和獵雷艦弊案連結的目的就可以了。
獵雷艦是因慶富詐貸而出包,但民進黨正用其最擅長的選舉模式,把獵雷艦操作成政治弊案。事實上,慶富今年爆發財務危機,國民黨民代馬文君5月已向防務部門示警,網媒也有多篇報道,臺當局金融管理機構8月卻還替慶富背書,説現在是正常履約、正常繳息的狀態。臺當局行政機構負責人賴清德10月13日答詢,亦強調要讓造艦計劃繼續走,才是比較正面的方式。直到銀行團于10月25日深夜宣佈慶富違約後,賴才態度強硬地説會徹查到底。
自此之後,所謂蔡辦高層即不斷放話,把慶富案指向是馬的遺毒餘孽。然而,軍火界無人不知慶富和民進黨關係也很有交情,如果調出當年慶富到民意機構協調聯貸案的開會記錄,看看是哪些民進黨籍的民代出席協調聯貸,一目了然,便知綠軍把獵雷艦爛攤子推給前朝,特別是推到馬英九身上,既遜又爛透了。
蔡現在將獵雷艦案一把推給前任,其用意有三,一是蔡力推自建軍艦,獵雷艦是不折不扣的自建案,但只因它是前任生的,是個遺腹子,不救它,總得有個理由;再者,慶富畢竟是綠營大金主,不能用力打,否則打急了,慶富開口,南部很多綠營政治人物就有大麻煩了。最後,這是蔡任內出的詐貸案,公共財政可能有上百億新台幣的損失,打成弊案,才能移轉蔡無能處理慶富危機的事實。
此外,身為臺軍統帥的蔡英文,在公開場合只字未提慶富案,直到2日才説交由軍方專業評估,一付事不關己的態度。蔡英文上任力推自建軍艦,還多次南下參訪造船工業,滿嘴漂亮話,經慶富一案,都得打折扣。
被影射涉及慶富弊案,馬英九2日具名響應強調,部分媒體或名嘴以完全沒有事實根據的指控對他進行攻擊、抹黑,“我對自己的清白非常有信心,絕對經得起檢驗”。
退休將領吳斯懷批評臺當局各部門成立一堆項目小組,全力查弊案、打前朝,全案變成烏賊戰,卻沒人在意反封鎖戰力。他認為,照這樣來看,懲處完一乾人等,對民眾有個交代就打算結案歸檔;之後,臺當局兩手一攤,要求臺海軍及防務部門儘速完成替代方案呈報。他表示,整個獵雷艦案難道打算推給馬英九、撤換一銀董事長、逼防務部門交出懲處名單就結案嗎?民進黨當局及防務部門、臺軍海軍司令部就沒有人關心臺軍防衛戰力空窗如何解決嗎?是由其他業者承接?重新招標?還是乾脆棄案不造?防務部門完全沒有響應。
正如吳斯懷説,現在民進黨當局只想讓慶富案變成政治案件,不思考臺軍戰力空窗的問題;弊案內容還未厘清,就已被搞成政治鬥爭,這絕非臺灣與臺軍之福。
以上就是本期《臺灣一週侃》的全部內容,感謝收聽,再見!(本音頻及文章係台灣網網友小小投稿,不代表本網觀點)
[責任編輯:吳曉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