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

2024-09-19 10:51:00
來源:《求是》2024/18
字號

  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

  韓文秀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是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全會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系統總結運用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寶貴經驗,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決定》主題鮮明、重點突出、措施務實,是新時代新征程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政治宣言書、動員令、路線圖。《決定》強調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統籌各領域改革,意義重大、影響深遠,必將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動力和制度保障。

  一、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具有重大意義

  《決定》在內容擺布上有幾個特點,其中第一個特點就是“注重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強調“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仍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

  第一,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符合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認為,生産力決定生産關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同時生産關係反作用於生産力,上層建築反作用於經濟基礎。改革的本質,就是根據生産力發展的需要,調整和優化生産關係及上層建築,從而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激發和增強社會活力。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等各領域,經濟體制改革對其他方面改革具有重要影響和傳導作用,重大經濟體制改革的進度決定著其他很多方面改革的進度,具有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作用。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必然要求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和牽引,帶動其他領域改革,使各方面改革協同推進、形成合力。

  第二,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偉大歷史性成就的基本經驗。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將全黨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開啟了從農村到城市、從對內搞活到對外開放的廣泛而深刻的改革探索。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十六屆三中全會分別圍繞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出臺決定,推動經濟體制改革持續向縱深推進。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首次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進一步提出,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黨中央堅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創造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提供了制度保障。新時代新征程上,我們要續寫“兩大奇跡”新篇章,仍要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不斷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高水準開放。

  第三,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是推動高品質發展的必然要求。經濟建設是黨的中心工作,高品質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每人平均國內生産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準,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我們面臨著極為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任務。經過40多年快速發展,我國每人平均國內生産總值水準已由改革開放之初的156美元上升到2023年的1.27萬美元。同時要看到,目前中等發達國家每人平均國內生産總值的平均水準在2萬美元以上,我國仍是發展中國家、中等收入國家,發展水準與發達國家、高收入國家仍有差距,推動高品質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仍然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新時代新征程上,推動高品質發展,必須用好改革開放這個重要法寶,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積累紮實的物質技術基礎,才能使14億多人口大國的發展水準和人民生活水準逐步趕上發達國家。

  二、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發揮牽引作用的主要任務

  《決定》緊扣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這個主題展開,共15個部分60條。其中,經濟體制改革內容很實、分量很重、成色很足。

  第一,構建高水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高水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保障。《決定》圍繞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係這個核心問題,把構建高水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擺在突出位置。強調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更好發揮市場機製作用,創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場環境,實現資源配置效率最優化和效益最大化,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激發全社會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要堅持和落實“兩個毫不動搖”,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推動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增強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競爭力,開展國有經濟增加值核算;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環境、提供更多機會,制定民營經濟促進法,完善民營企業參與國家重大項目建設長效機制,支援有能力的民營企業牽頭承擔國家重大技術攻關任務。要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弘揚企業家精神,支援和引導各類企業提高資源要素利用效率和經營管理水準、履行社會責任,加快建設更多世界一流企業。要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包括構建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培育全國一體化技術和數據市場,健全一體銜接的流通規則和標準。要培育完整內需體系,建立政府投資支援基礎性、公益性、長遠性重大項目建設長效機制,完善擴大消費長效機制,減少限制性措施,合理增加公共消費。要完善市場經濟基礎制度,包括完善産權保護、資訊披露、市場準入、破産退出、信用監管等制度。

  第二,健全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體制機制。高品質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決定》強調必須以新發展理念引領改革,立足新發展階段,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完善推動高品質發展激勵約束機制。要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體制機制,健全傳統産業優化升級體制機制,完善戰略性産業發展政策和治理體系,建立未來産業投入增長機制,加快形成同新質生産力更相適應的生産關係,促進各類先進生産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産力集聚,大幅提升全要素生産率。要健全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製度,完善促進數字産業化和産業數字化政策體系,建立保持製造業合理比重投入機制,健全平臺經濟常態化監管制度。要完善發展服務業體制機制,完善支援服務業發展政策體系,推進生産性服務業融合發展,健全加快生活性服務業多樣化發展機制。要統籌發展和安全,建設國家戰略腹地和關鍵産業備份,健全提升産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準制度,這是有效應對遏制打壓、脫鉤斷鏈,確保安全發展的必然要求。

  第三,構建支援全面創新體制機制。科技是第一生産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決定》強調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就是要努力形成“高品質教育、高素質人才、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三方面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良性互動。深化教育綜合改革方面,要緊扣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著眼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統籌推進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改革,建立科技發展、國家戰略需求牽引的學科設置調整機制和人才培養模式,著力加強創新能力培養,探索逐步擴大免費教育範圍。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方面,要堅持“四個面向”的戰略導向,改進科技計劃管理,強化基礎研究領域、交叉前沿領域、重點領域前瞻性、引領性佈局,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加強企業主導的産學研深度融合,允許科研類事業單位實行比一般事業單位更靈活的管理制度,探索實行企業化管理,允許科技人員在科技成果轉化收益分配上有更大自主權,深化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方面,要實施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加快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完善青年創新人才發現、選拔、培養機制,強化人才激勵機制,堅持向用人主體授權、為人才鬆綁,完善海外引進人才支援保障機制,探索建立高技術人才移民制度。

  第四,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科學的宏觀調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勢的內在要求。《決定》提出構建國家戰略制定和實施機制,圍繞實施國家發展規劃、重大戰略,促進財政、貨幣、産業、價格、就業等政策協同發力,把經濟政策和非經濟性政策都納入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方面,要完善中央和地方財政關係,增加地方自主財力,拓展地方稅源,提升市縣財力同事權相匹配程度,適當加強中央事權、提高中央財政支出比例,不得違規要求地方安排配套資金。深化金融體制改革方面,要積極發展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健全投資和融資相協調的資本市場功能,完善金融監管體系,強化開放條件下金融安全機制。完善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機制方面,要構建優勢互補的區域經濟佈局和國土空間體系,健全主體功能區制度體系,完善區域一體化發展機制,構建跨行政區合作發展新機制,完善促進海洋經濟發展體制機制。經過改革開放40多年快速發展,我國社會財富不斷積累,存量經濟特徵更為明顯,要優化各類增量資源配置和存量結構調整,探索實行國家宏觀資産負債表管理。

  第五,完善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城鄉融合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是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嚮往、促進共同富裕的內在要求。《決定》強調統籌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全面提高城鄉規劃、建設、治理融合水準,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促進城鄉共同繁榮發展。健全推進新型城鎮化體制機制方面,要構建産業升級、人口集聚、城鎮發展良性互動機制,推行由常住地登記戶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制度,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同時,要保障進城落戶農民合法土地權益,依法維護進城落戶農民的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方面,要有序推進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試點,深化承包地“三權分置”改革。完善強農惠農富農支援制度方面,要完善鄉村振興投入機制,完善覆蓋農村人口的常態化防止返貧致貧機制,建立農村低收入人口和欠發達地區分層分類幫扶制度,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健全推動鄉村全面振興長效機制,統籌建立糧食産銷區省際橫向利益補償機制,在主産區利益補償上邁出實質步伐。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方面,要改革完善耕地佔補平衡制度,完善高標準農田建設、驗收、管護機制,優化土地管理,推動土地混合開發利用、用途合理轉換,盤活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制定工商業用地使用權延期和到期後續期政策。

  第六,完善高水準對外開放體制機制。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必須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在擴大國際合作中提升開放能力,建設更高水準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決定》提出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主動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在産權保護、産業補貼、環境標準、勞動保護、政府採購、電子商務、金融領域等實現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相通相容,打造透明穩定可預期的制度環境。要深化外商投資和對外投資管理體制改革,落實全面取消製造業領域外資準入限制措施,推動電信、網際網路、教育、文化、醫療等領域有序擴大開放,完善境外人員入境居住、醫療、支付等生活便利制度,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要優化區域開放佈局,加快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全面開放格局,打造形態多樣的開放高地。要完善推進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機制,統籌推進重大標誌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項目。

  第七,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體系。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任務。《決定》圍繞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提出不少改革舉措。完善收入分配製度方面,要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制度體系,形成有效增加低收入群體收入、穩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合理調節過高收入的制度體系,努力形成中間大、兩頭小的橄欖型分配結構,逐步實現共同富裕。完善就業優先政策方面,要健全高品質充分就業促進機制,健全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統籌城鄉就業政策體系,完善促進機會公平制度機制。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方面,要健全靈活就業人員、農民工、新就業形態人員社保制度,完善社保關係轉移接續政策,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和供給,加快構建房地産發展新模式。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方面,要健全公共衛生體系,促進醫療、醫保、醫藥協同發展和治理,深化以公益性為導向的公立醫院改革,引導規範民營醫院發展。健全人口發展支援和服務體系方面,要健全覆蓋全人群、全生命週期的人口服務體系,完善生育支援政策體系和激勵機制,推動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完善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産業政策機制。

  第八,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決定》聚焦建設美麗中國、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對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作出系統部署。強調要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部署完善生態文明基礎體制、健全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健全綠色低碳發展機制等重點任務,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要實施支援綠色低碳發展的財稅、金融、投資、價格政策和標準體系,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建立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全面轉型機制。要構建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産品碳標識認證制度、産品碳足跡管理體系,健全碳市場交易制度、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制度,為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創造綠色低碳發展新優勢提供有力的體制保障。

  三、切實抓好經濟體制改革任務落實

  新時代新征程上,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任務艱巨繁重,必須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切實提高政治站位,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精神上來,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以釘釘子精神抓好各項改革任務的落實。

  加強黨的領導。黨的領導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保證。必須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把黨的領導貫穿改革各方面全過程,確保改革始終沿著正確政治方向前進。

  壓實改革主體責任。健全重大改革舉措的任務分工落實機制,科學制定改革任務實施方案,逐一厘清牽頭單位、參與單位、責任事項、完成形式、時限要求和責任主體。完善改革激勵機制,落實“三個區分開來”,激勵幹部開拓進取、幹事創業。

  強化任務督促落實。加大督促落實工作力度,持續開展專項督查、全面督查、綜合督查,將重大改革落實情況納入監督檢查和巡視巡查內容,確保各項改革任務不折不扣得到落實。

  尊重人民首創精神。鼓勵地方、基層、群眾大膽探索,及時總結人民群眾創造的新鮮經驗,充分調動各方面推進改革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務求取得實效。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防止和糾正改革中可能出現的消極畏難、本位主義、推諉扯皮等不良現象,切忌好大喜功、脫離實際,以實績實效和人民群眾滿意度檢驗改革。

  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藍圖已經繪就,號角已經吹響。我們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開拓創新、奮發有為,堅持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為高品質發展提供強大動力,推動我國經濟行穩致遠,把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宏偉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作者:中央財辦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

[責任編輯:黃曉迪]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