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民族強。習近平總書記所作的黨的二十大報告,深刻把握文化建設規律和文化在新時代新征程中的地位作用,對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作出了戰略部署,為我們不斷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增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文化自信自強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精神力量
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自強,事關國運興衰、事關文化安全、事關民族精神獨立性。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要從歷史長河中看待文化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功能,在時代大潮中把握文化引領社會變革的重要作用,在人的全面發展中發揮文化創造美好生活的重要價值。
(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然要求中華文化繁榮興盛。一個民族的復興需要強大的物質力量,也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沒有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沒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極大豐富,沒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斷增強,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可能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從磨難中奮起、從民族危亡走向民族復興的歷程,也正是中華文化煥發活力、走向復興的歷程。從成立之日起,我們黨就以高度的文化自覺自信把建設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中華民族新文化作為自己的使命,在百年奮鬥中傳承弘揚博大精深、燦爛輝煌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了激昂向上的革命文化和生機勃勃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民族復興提供了強大精神支撐。今天,在新時代的偉大變革中,中國共産黨和中國人民正信心百倍推進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越是接近目標,越需要準備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越需要增強人民力量、振奮民族精神。這就要求我們不斷推進文化自信自強,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革命文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建設好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以中華文化繁榮興盛為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更為主動、更為強大的精神力量。
(二)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必然要求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全面發展、全面進步的偉大事業,沒有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是我們黨孜孜以求的宏偉目標。在長期探索和實踐基礎上,經過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突破,我們黨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踏上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國式現代化的一個突出特色,就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新時代我們黨把文化建設提升到新的歷史高度,推動我國文化建設在正本清源、守正創新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新時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務,要求我們把文化建設作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內容和重要支撐,自覺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大力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提供思想保證、輿論支援、精神動力和文化條件。
(三)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必然要求不斷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文化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紐帶,又是增進民生福祉的關鍵因素。進入新發展階段,隨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新變化,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越來越強烈,對精神文化生活更加看重,文化需求高品質、個性化的特點更加明顯。同時,我國發展已經到了紮實推動共同富裕的歷史階段。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人民群眾改善生活品質、走向共同富裕的新期待,對文化建設提出新的更高要求。這就需要我們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大力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四)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必然要求不斷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人類社會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我們黨堅持胸懷天下,以世界眼光關注人類前途命運。我們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新途徑;以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應對全球共同挑戰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這些理念和實踐的貢獻,從深層來説淵源於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借鑒世界優秀文明成果、結合中國國情發展起來的先進文化,體現了中華文化自信開放包容的鮮明特質。文明的繁盛、人類的進步,離不開求同存異、開放包容,離不開文明交流、互學互鑒。中國人民不僅為人類貢獻新的發展模式、發展道路,而且把自己在文化創新創造中取得的成果奉獻給世界。我們越接近民族復興的目標,越是國際地位顯著提高,就越需要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彰顯中華文化影響力,讓世界更多的人了解、理解並共用中國精神、中國價值,從而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二、牢牢把握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正確方向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了新時代文化建設的方針原則和發展路徑,指明瞭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正確方向,我們必須牢牢把握、長期堅持。
(一)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興黨興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旗幟和靈魂。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支撐,是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的本質要求,是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有力保障。要把這一根本制度貫穿到文化建設各方面,體現到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價值取向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行動指南。要堅定不移用這一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自覺地用以統領新時代文化建設,不斷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
(二)必須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核心價值觀是文化最深層的內核,決定著文化的性質和方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植根于中華文化沃土,熔鑄于我們黨領導人民長期奮鬥的偉大實踐,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髓。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必須抓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這個根本,充分發揮其引領作用。要堅持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夯實全民族全社會休戚與共、團結奮進的思想道德基礎。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現到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創建、精神文化産品創作生産傳播全過程,貫穿到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各領域,使之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和人們生産生活方方面面,更好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
(三)必須堅持“二為”方向、“雙百”方針。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根本方向,是決定社會主義文化事業前途命運的關鍵。文化建設必須牢牢站穩人民立場,自覺服從服務於黨和國家工作大局。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尊重人民主體地位,保障人民文化權益,鼓勵人民參與文化創新創造,促進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相統一。要深刻把握新時代新征程的歷史方位和民族復興的時代主題,唱響昂揚的時代主旋律,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中充分發揮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作用。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是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方針。要發揚學術民主、藝術民主,鼓勵解放思想、大膽探索,營造積極健康、寬鬆和諧的氛圍,提倡不同觀點和學派充分討論,提倡體裁、題材、形式、手段充分發展,推動觀念、內容、風格、流派切磋互鑒,不斷煥發文化生命力、創造力。要正確區分政治原則問題、思想認識問題、學術觀點問題,旗幟鮮明反對和抵制各種錯誤觀點。
(四)必須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創新創造是文化的生命所在,是文化的本質特徵。中華文明延續著我們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脈,既需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也需要與時俱進、推陳出新,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當代中國正在進行著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創新發展,給文化創新創造提供了強大動力和廣闊空間。我們要堅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在繼承轉机化,在學習中超越,不斷推動文化創新創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和精華所在,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要堅持守正創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為民族復興立根鑄魂。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闡發,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同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展示中華民族的獨特精神標識,把跨越時空、超越國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
三、在文化強國建設中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
黨的二十大報告對新時代新征程文化建設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明確要求。我們要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時代使命感,落實好報告部署的重點任務,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上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一)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意識形態工作是為國家立心、為民族立魂的工作。必須牢牢掌握黨對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堅持以立為本、立破並舉,推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鞏固壯大奮進新時代的主流思想輿論。要全面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壓實壓緊各級黨委責任,加強意識形態陣地建設和管理。黨和國家指導思想在我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中佔據統攝地位,必須持續加強理論武裝工作,健全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全黨、教育人民、指導實踐工作體系,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更好把科學理論轉化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強大力量。哲學社會科學具有鮮明的意識形態屬性,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深入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培育壯大哲學社會科學人才隊伍,為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提供有力支撐。新聞輿論工作處在意識形態鬥爭最前沿,必須堅持黨管宣傳、黨管意識形態、黨管媒體,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加強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塑造主流輿論新格局,不斷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要掌握網際網路這個意識形態鬥爭主陣地主戰場的主動權,加強網際網路內容建設,健全網路綜合治理體系,推動形成良好網路生態。
(二)廣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集中體現了當代中國精神,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是凝聚人心、匯聚民力的強大力量。要弘揚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産黨人精神譜係,用好紅色資源,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深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理想信念是精神之柱、力量之源。要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持續抓好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宣傳教育,引導人民知史愛黨、知史愛國,不斷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要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鑄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體系,推進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教育引導廣大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培養一代又一代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強化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融入社會發展、融入日常生活。
(三)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文明是現代化國家的顯著標誌。必須把提高社會文明程度作為建設文化強國的重大任務,堅持重在建設、以立為本,堅持久久為功、持之以恒,努力推動形成適應新時代要求的思想觀念、精神面貌、文明風尚、行為規範。要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著力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加強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推動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提高人民道德水準和文明素養。要以實施文明創建工程為抓手,統籌推動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建,推進城鄉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發展,在全社會弘揚勞動精神、奮鬥精神、奉獻精神、創造精神、勤儉節約精神,培育時代新風新貌。加強國家科普能力建設,深化全民閱讀活動。完善志願服務制度和工作體系,廣泛開展志願服務關愛行動,使我為人人、人人為我在全社會蔚然成風。弘揚誠信文化,健全誠信建設長效機制。發揮黨和國家功勳榮譽表彰的精神引領、典型示範作用,推動全社會見賢思齊、崇尚英雄、爭做先鋒。
(四)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是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文化權益的基本途徑。要把發展文藝事業放在突出位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推出更多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秀作品,培育造就大批德藝雙馨的文學藝術家和規模宏大的文化文藝人才隊伍。要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完善文化經濟政策。要著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準,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讓人民享有更加充實、更為豐富、更高品質的精神文化生活。要著力提高文化産業發展品質和水準,健全現代文化産業體系和市場體系,實施重大文化産業項目帶動戰略。加大文物和文化遺産保護力度,加強城鄉建設中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建好用好國家文化公園。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進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發展,讓人們在領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靈之美。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加強青少年體育工作,促進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全面發展,加快建設體育強國。
(五)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在5000多年漫長文明發展史中,中國人民創造了璀璨奪目的中華文明,為人類文明進步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建設文化強國的過程,既是傳承弘揚中華文化、增強其生命力和影響力的過程,又是吸納外來文化文明精華、推動中華文化不斷豐富的過程。要堅守中華文化立場,提煉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展現中華文明的悠久歷史和人文底蘊,促使世界讀懂中國、讀懂中國人民、讀懂中國共産黨、讀懂中華民族。要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著力提高國際傳播影響力、中華文化感召力、中國形象親和力、中國話語説服力、國際輿論引導力,全面提升國際傳播效能,形成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要深入開展同各國文化交流合作,廣泛參與世界文明對話,深化文明交流互鑒,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