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推動幹部教育教學提質增效

2022-10-14 14:00:00
來源:學習時報
字號

  作者:劉小亮、王洪春(江西省上饒市委黨校)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強對幹部的教育培訓,針對幹部的知識空白、經驗盲區、能力弱項,開展精準化的理論培訓、政策培訓、科技培訓、管理培訓、法規培訓,突出針對性和實效性。”提高幹部教育實效,必須深入研究幹部教育培訓的特點與規律,不斷增強幹部教育教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教學內容設計上突出政治性。一是理論上有高度。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黨和國家需要、組織和崗位需求等為導向,力求幫助黨員幹部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不斷提升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二是研究上有深度。堅持唯物史觀和正確黨史觀,圍繞“中國共産黨為什麼能、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等問題,結合“理想信念、黨性觀念、宗旨意識、高尚品德、專業能力”等設計教育培訓專題,引導黨員幹部不斷夯實信仰之基、從政之基、廉潔之基。三是培訓上有精度。堅持分類培訓,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一方面著力構建黨的創新理論教學體系,設置理論性強、專業性強的專題課,不斷強化黨員幹部的政治理論素養;另一方面著力打造以提高黨性修養為根本的現場教學,分類設置以講政治、樂奉獻為主題的“革命傳統教育”微課,以勇擔當、善作為為主題的“活躍躍的創造”微課,以強規矩、守紀律為主題的“廉政教育警示”微課。

  教學資源建設上強調實效性。一是打造好精品課程。注重對課程資源進行深入挖掘,組織專家學者、教研人員進行專題討論、集體備課、座談交流,在堅持突出黨性教育的基礎上,將紅色文化、地域文化、特色産業、綠色生態有機結合,精準提煉主題,系統編撰教材,打造特色課程,凸顯政治性、時代性、針對性。二是培養好師資力量。內強隊伍打造“名師”。通過實施分層分類培養機制,以“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教壇新秀”等為培養目標,堅持新進教師必訓、專題教學能力必訓、集中外培必訓,全面實施課堂主講、社區送講、社會宣講,著力整體提升教師的理論水準、科研能力、教學技能。外邀名人建好“師資庫”。注重從領導幹部、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專家學者和先進模範人物、優秀基層幹部、革命先烈後代中,選聘一些政治可靠、業務過硬、貢獻突出的人擔任兼職教師,不斷優化師資隊伍結構。三是建設好教學基地。依託本地“紅、古、綠”等特色資源,創建一批有比較優勢、有教育意義的現場教學基地,實現教學基地連點成線,構築分工明確、優勢互補、佈局合理的地方幹部教育網路;精心設計黨性教育主題路線和專業能力提升路線,以適應學員崗位培訓需求。

  教學管理保障上加強規範性。一是堅持從嚴治校。堅持把“講政治、守規矩”貫穿一切教學活動、一切科研活動、一切辦班活動,嚴格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中組部關於幹部教育的相關規定,抓好入學教育,簽好“承諾書”;嚴格執行學員請銷假、生活作息制度以及班級管理制度等,引導學員處理好工學矛盾,嚴格課堂紀律;嚴格抓好開學伊始、現場教學、畢業前夕等關鍵節點的紀律教育,促使學員知敬畏、存戒懼、守底線。二是堅持從嚴治教。嚴把政治方向,對外請教師、授課內容、課題研究、論文發表等進行嚴格把關,把“是否違反政治紀律”作為教學評價的一項重要指標。同時做到“三個嚴把關”:嚴把專題準入關,即教師申報評審要過關;嚴把課程開發關,即教研內部試講和學校集中試講要過關;嚴把教學效果關,即學員有啟發、有感觸、有感動才過關。三是堅持從嚴治學。健全定性評估和定量考核相結合的考核機制,借鑒全週期管理理念,嚴格落實入學摸底考試、發言論文考查、結業綜合考評的“三考”機制,健全自評、組評、班評、校評等多元主體共評機制,提高考評的科學性;完善多角度考評機制,從黨性修養、學習態度、遵守紀律、學習成效和班級貢獻等多個維度進行評價,實現以評促學、以評促改、以評促教,提高考評的全面性;健全與各級黨委組織部門雙向反饋機制,加強培訓情況的登記、反饋、跟蹤管理,為培養、考察、識別幹部提供參考,提高考評權威性。

  教學方法運用上體現針對性。一是有歷史情境的現場感。打造實景課堂,突出教學的現場性,實現用身邊人講述身邊事,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從課堂環境、文化氛圍、教學意境入手,通過一幅幅震撼人心的現場圖片、一段段詳實的文字資料、一件件珍貴的歷史文物、一個個真實的人物故事,實現歷史與當下、正面與反面、感性與理性相結合,讓學員更深刻地感悟課程內容,更強烈地震撼思想靈魂。二是有幹部教育的儀式感。創新教學形式,突出教學的體驗性,通過“上一堂黨課、看一批舊址、唱一首紅歌、走一次紅軍路、吃一餐紅軍飯、寫一篇黨性報告”等教學形式,把“看、聽、思、悟、行”融為一體,引導黨員幹部積極參與、主動思考、全方位感受,構建寓教于思、寓教于悟、寓教于行的實踐教育模式。三是有觸動靈魂的共鳴點。通過“翻轉課堂、互動論壇、主題調研、咨政報告”等形式,積極構建“體驗—反思—理論—實踐”的體驗學習迴圈圈,建立學習“倒逼”機制,實現學習培訓與中心工作有效銜接,理論成果與實踐經驗良性轉化。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