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激發檢察監督的數字效能

2022-07-18 09:11: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數字時代,不斷激發數據對法律監督的疊加、倍增作用,為實現全面、系統、主動、智慧監督提供了新的可行路徑

  檢察官利用模型在60萬份文書中搜尋異常,精準鎖定車險詐騙團夥;近百萬起行政執法案件經過數據比對、關聯、碰撞、篩查,一條長江非法採砂的犯罪線索逐漸清晰……前不久,在全國檢察機關數字檢察工作會議現場,這些讓大數據“開口説法”的真實案例令人真切感受到,“數字革命”正在加速驅動新時代法律監督提質增效。

  解決新時代法律監督的瓶頸難題,數字化的驅動不可或缺。人民檢察院是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在傳統的監督辦案模式下,個案審查、案卷審查的被動性和局限性,往往導致監督線索來源渠道窄、發現獲取難,法律監督存在資訊不暢、線索不多、剛性不足等問題。法律監督需要插上大數據的“翅膀”,進一步加強法律的執行和實施。

  數字化為法律監督帶來全新的賦能手段。傳統的資訊化可以加快資訊傳遞、流通速度,而數字化能進一步實現對數據價值的深度挖掘、應用。在會場展示的真實案例中,法律監督可以利用模型發現過去人力難以探查的蛛絲馬跡,從海量數據中“淘”出有價值的監督線索。當生産生活行為以數據形態呈現,發現事物內在關聯和發展規律的手段就有了迭代升級的可能。數字時代,不斷激發數據對法律監督的疊加、倍增作用,為實現全面、系統、主動、智慧監督提供了新的可行路徑。

  數字賦能檢察監督,不僅意味著法律監督“工具箱”的升級,更觸及理念、機制的變革。一方面,從運用大數據治理“虛假訴訟”,到解讀衛星數據發現公益訴訟線索,再到依靠數據碰撞監督糾正行政執法中的各類問題,數字化與法律監督的“化學反應”能有效延展監督範圍。另一方面,面對多發、高發的違法犯罪,依託數字化賦能,可以更加主動發現批量線索,更加精準發現類案背後的治理漏洞。這意味著既要“辦一案”,又要通過制發檢察建議、專項監督等方式,實現類案監督、促進系統治理,助力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探索數字檢察,需要著力解決存在的制約性問題。比如,數據獲取是數字檢察的基本前提,然而一些地方在建設數據庫、利用數據等方面存在短板。這就需要開拓思路,一邊打破“數據壁壘”,一邊挖潛“沉睡”的司法大數據,築牢數字檢察的基礎。又如,有些地方囿于傳統的辦案思維和辦案方式,對數據的挖掘與分析不了解、不重視,其中既有觀念轉變問題,也有人才短缺問題。這就需要圍繞數字檢察建設目標,全面提升檢察人員的專業知識、數字能力、數字素養,加快培養、造就一批數字檢察人才,為數字檢察提供人才支撐。

  《中共中央關於加強新時代檢察機關法律監督工作的意見》明確要求,“加強檢察機關資訊化、智慧化建設,運用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推進公安機關、檢察機關、審判機關、司法行政機關等跨部門大數據協同辦案”。用數字賦能檢察監督,讓監督促進治理,數字檢察的探索與時俱進、日益深入。相信檢察大數據戰略的有序實施,必將激發檢察監督的數字效能,驅動新時代檢察工作高品質發展。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