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時評】推動實現“普及而有品質”的學前教育
【光明時評】
作者:趙湘霞(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機關服務中心副主任、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花園村幼兒園園長)
在人一生的成長中,學齡前是重要的啟蒙階段。對於國家來説,學齡前則是國民教育體系的起點。學前教育發展,關係億萬兒童健康成長,關係社會和諧穩定,關係黨和國家事業未來。高品質學前教育,不僅促進個體發展,也將推動社會公平,為國家和民族發展作出巨大貢獻。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高度重視學前教育發展,把建設普及、普惠、安全、優質的學前教育提至前所未有的高度。10年裏,我國學前教育取得長足發展,實現了歷史性跨越,為進一步辦好人民滿意的學前教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我們堅持“兒童為本”的發展理念。過去10年間,國家層面先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如《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幼兒園工作規程》《關於大力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的指導意見》等,雖然側重點不同,但以兒童為本的發展理念貫穿始終,為學前教育實現跨越式提升提供了重要遵循和指引。
通過繼續教育、園本培訓、教研科研等多種方式及保障機制,努力培養一支高素質、善保教的專業化幼兒教師隊伍,為實施保育教育提供有效的專業支撐;尊重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特點,對作為基本活動的遊戲進行設計和實操,讓孩子從中獲取有益經驗,促進其身心發展;樹立科學的幼小銜接觀念並在“雙向銜接”上做好文章,為孩子的長遠發展奠定好的基礎……這些在幼教領域早已成為共識和通行的示範。以兒童為本的發展理念深入人心,其價值和影響將在未來更加凸顯。
我們穩步邁向“幼有所育”民生目標。教育部公佈的2021年全國教育事業統計結果顯示,我國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87.78%,在農村地區該項數據更是高達90.6%,這意味著每個鄉鎮基本都辦有一所公辦中心園。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與2016年相比,增長20.5個百分點。這條上升曲線,非付出艱辛努力不能實現。
為破解“入園難”“入園貴”難題,過去10年裏,國家接連發佈多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推出一系列學前教育重大工程項目,大力推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擴資源”“調結構”行動,徹底扭轉了學前教育體量小、規模小、普及差的局面;圍繞“廣覆蓋”“保基本”目標,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正穩步建設和完善。就在去年年底,教育部等聯合印發《“十四五”學前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進一步明確2025年普及普惠目標。從“幼有所育”到“幼有優育”,不斷抬高的目標線,就是對民生關切的最直接呼應,也必將進一步夯實教育公平的基礎,讓群眾的獲得感更強。
辦好學前教育,就要繼續在普及、普惠、有品質這幾個維度發力。發展“普及而有品質”的學前教育,是實現2035中國教育現代化遠景目標的必然要求。今年2月,國家層面印發《幼兒園保育教育品質評估指南》,聚焦幼兒園保育教育過程及影響保育教育品質的關鍵要素,提出15項關鍵指標和48個考查要點,進一步完善了幼兒園教育評價體系,為幼兒園提高辦園水準和保教品質提供了路線圖。
在幼兒園高品質發展中,一要突出過程評估,扭轉“重結果輕過程”的導向。重點關注園所保教管理、教師專業成長、師幼互動發展等方面,不斷提高保育品質及水準。二要強化自我評估,調整“重他評輕自評”的路徑依賴。幼兒園要加快建立並完善常態化的自我評估機制,充分發揮園所主觀能動優勢,引導教職工主動參與,在加強自我評估的基礎上與教育部門指導有機融合,切實實現“以評促建”。三要聚焦班級觀察,改變“重硬體輕內涵”的現象。引導教師關注幼兒,明確連續觀察不少於半日和覆蓋面不少於各年齡班級總數的三分之一,在此基礎上有效地實施師幼互動,使幼兒獲得發展,促進幼兒園保育教育的高品質提升。
兒童是祖國的花朵、民族的未來。提供更加優質和普惠的學前教育,實現“幼有所育”“幼有優育”,就是為我們共同的未來築牢基礎。成就非凡的學前教育,讓我們對當前的前進方向和發展道路更加堅定,對發展目標和遠景更加充滿信心。未來,讓全社會共同努力,堅持兒童為本,持續加大投入,不斷提升學前教育的覆蓋面和品質,用心呵護每一棵“小樹苗”,托舉起我們共同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