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脫貧不脫政策 銜接鄉村振興(做好民生保障④)

2021-09-06 08:55: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核心閱讀

  近年來,寧夏鹽池鞏固拓展脫貧成果,接力推進鄉村振興。提供政策兜底保障,對脫貧戶“扶開工,再送一程”;利用閩寧對口援助資金,發展特色産業,激發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在福建省對口援助下,不光鹽池一地,中衛等地也在脫貧後繼續發力,閩寧協作從原來單向幫扶,逐漸轉變為兩省區全要素、全方位、全領域合作。

  汽車開到寧夏鹽池縣王樂井鄉劉四渠村,路兩邊,是溝壑縱橫的黃土梁,樑上散落著幾戶孤零零的人家,張學梅就住在這裡。外面風吹得清冷,可掀簾走進去,門裏卻一片熱鬧。握著回訪人員的手,張學梅眼角笑出皺紋。去年3月,她的兒子因意外車禍去世,老伴兒也得了癌症。原以為往後日子艱難了,沒想到上報情況後,縣裏、鄉里的幫扶工作隊立馬到家裏,帶來了幫扶政策,“現在生活有了保障,日子過得去了!”

  鹽池作為寧夏西海固地區第一個脫貧的縣,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截至2020年底,全縣脫貧戶年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2662元,同比增長18.8%,實現農業總産值7.1億元,同比增長3.2%,農民獲得感、幸福感得到進一步提升。

  落實兜底保障

  創業繼續扶持

  去年,劉四渠村的網格員朱仟了解到張學梅家裏的變故,立馬使用手機裏的“脫貧攻堅動態監測預警”應用程式,將情況填報上去。第二天,縣裏就派了工作隊過來,調研後,將張學梅家定性為“突發致貧戶”,不僅給全家上了低保戶待遇,還給兒媳婦介紹了工作。“生産、生活、收入、用水,鄉親們有什麼問題,都能通過這個應用程式反映解決。”朱仟打開手機軟體,裏面農戶數據管理、巡查管理、幫扶信箱等功能排列整齊。

  2020年,鹽池縣依託脫貧攻堅大數據平臺,建立“紅黃綠”三色動態監測預警機制,在縣、鄉(鎮、街道)、村(社區)三個層面,建立四級網格化管理模式,通過1011個基礎網格,形成“人在網中走,事在格中辦”的治理體系。除了防止突發性返貧,建立起動態防控機制,近幾年,鹽池縣還堅持“四不摘”政策,對脫貧人員“扶開工,再送一程”,進行專項幫扶。

  2005年,孫清艷嫁到紅溝梁村,婚房是四處漏風的土坯房,那時她全家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2014年,孫清艷申請到5萬元貼息貸款,一次性購買了80隻羊,搞起了養殖。第二年,掙了近10萬元,全家都脫了貧。日子過好了,可她還想過得更好。孫清艷和丈夫一起到北京,交了3萬元的學費,學了一手烤鴨手藝。技成歸來,孫清艷決定在縣城開一家烤鴨店,但啟動資金讓她犯了愁。

  想來想去,孫清艷去找村幹部。了解到情況後,村支書説:“這有什麼難的,以前你們家是建檔立卡戶,現在創了業,村裏脫貧不脫政策,給你擔保貸款!”這一番話讓她舒了心。孫清艷拿著村裏幫忙擔保的32萬元貼息貸款,把店開了起來,不久收入就達到100萬元,還開了第二家店。現在,孫清艷的兩家店吸納了14名困難群眾和留守婦女就業,“我是吃過苦的人,現在自己有能力了,也要回饋社會。”孫清艷説。

  利用項目資金

  激發內生動力

  “呂主任,您看能不能再給點兒項目資金。”鹽池縣農業農村局裏,農技中心主任呂志濤一抬眼,看到辦公室門口站著一群人。仔細瞧,是花馬池鎮曹泥洼村的村支書張志銘,還有村裏的黨員、群眾代表。

  “上次村裏拿了100多萬元的建設資金,蓋了30座大棚,大夥兒脫了貧。現在村裏人去學習致富經驗,回來大家一合計,覺得發展水果溫室能賺更多錢。這不,又找您申請資金來了!”張志銘説得挺實在。

  “你們村做得不錯,你不來找我,我們也要開會研究給你資金的。”呂志濤答得挺乾脆。

  不久,第一批150萬元的閩寧對口扶貧協作項目資金到賬,村裏建起26個高標準種植大棚,不僅有毛桃、油桃、李子、葡萄等水果品種,還開闢了90畝特色採摘園。“村裏總想蓋水果溫室,可就是缺錢。如今有了資金,一座溫室補貼2.5萬元,大家都有了熱情。你看,我光采摘園就能掙5萬元,這可是以前收入的4倍。”油桃溫室裏雖悶熱,可村民郭峰卻笑得合不攏嘴。

  2016年至今,鹽池縣累計爭取閩寧對口扶貧協作項目資金近2億元,組織實施11大類67個項目,用於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閩寧示範村建設、生態建設、特色産業培育等一大批幫扶項目。

  同一個鎮的郭記溝村也拿到了發展資金,錢有了,怎麼用才好?走在村頭的田地裏,村委會主任黎仲彪琢磨,村裏耕地面積1.2萬多畝,地勢又平坦,是不是發展農田機械更合適?

  村集體大會上,大家一塊討論,村民一致贊成。當場就有人核算出了成本,開春犁地、播種、施肥,秋後收割、脫粒,用別人的農機,一畝地180元,村裏自己搞機械,只要120元,合算!

  拿定主意,村裏就加緊採購。2019年4月,利用幫扶資金,郭記溝村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成立,當年為村民讓利4.1萬元,合作社凈利潤達到3.5萬餘元,成為郭記溝村集體收入的“第一桶金”。如今,郭記溝村村民主動和農機合作社簽訂了機械化管理服務合同,村委會還抓住毗鄰內蒙古、陜西的區位優勢,開拓周邊市場。村頭,黎仲彪拿著手機給記者展示剛接的內蒙古訂單,“你看,640多畝地,都交給我們來打理,這可是村民自己給合作社引薦的項目。”

  福建對口幫扶

  推進全面協作

  在361有限公司的生産車間,繁忙的流水線上,一件件國産運動衣經過裁剪、縫製、包裝,即將從福建泉州晉江市陳埭鎮走向全國。30歲的宋立華心裏格外舒坦。

  家住寧夏中衛市中寧縣長灘鄉李灘村,宋立華高中畢業後挑起了養家糊口的擔子,學得一手電工本事的他,卻在去年初受疫情影響閒在了家裏。在寧夏當地人社部門的牽線搭橋下,宋立華在去年11月來到福建晉江這個聚集了很多民營企業的城市。

  不錯的收入、整潔的宿舍、舒適的氣候……在晉江,宋立華的小日子越過越甜,眼下,他正考慮在晉江娶妻生子、安家落戶。“點對點”式的閩寧勞務協作,改變了宋立華的生活,也讓寧夏農村居民搭上了脫貧致富的“快車”。

  宋立華發現,距家鄉2000多公里的晉江,從便利店到商超再到專業銷售平臺,處處可見寧夏葡萄酒的身影。為寧夏葡萄酒紮根福建、走向市場架橋開路的企業之一便是福建省閩寧投資發展有限公司。

  通過航空物流,新鮮的鹽池灘羊肉72小時內即可到達福州、廈門,每斤售價達六七十元;寧夏的枸杞、枸杞原漿等産品成為熱銷保健品,深受福建居民青睞……這些年,在福建晉江籍商人、閩寧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朱文章的努力下,越來越多的“寧字號”産品走上福建人的餐桌、走進福建人的生活。

  對口幫扶寧夏吳忠市25年來,泉州選派11批46名挂職幹部,累計投入對口幫扶資金4.2億多元,累計引進100余個投資協議項目,總投資300多億元,培養各類人才數萬人次。吳忠持續做好扶貧開發工作,城鄉發生巨大變化。

  這些年來,福建泉州下轄的晉江、石獅、安溪、洛江、永春、德化等地,先後深度對接幫扶吳忠市鹽池縣、同心縣、紅寺堡區。2019年底,兩地協作傳出喜訊:鹽池縣、同心縣、紅寺堡區全部摘帽,18萬名貧困人口脫貧,其中鹽池縣在寧夏所有貧困縣中率先摘帽。

  “進入新發展階段,閩寧協作被賦予了新的重要使命,從原來的單向幫扶,轉變為兩省區通過全要素、全方位、全領域的合作,走出一條共贏、共富、共用的道路。”今年7月,福建省委書記尹力在第十二批援寧挂職幹部歡送座談會上表示。

  《 人民日報 》( 2021年09月06日 13 版)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