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論壇網評 | 涵養民生情懷,以“大民生”轉動“大發展”
悠悠萬事,民生為大。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青海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著力補齊民生短板,破解民生難題,兜牢民生底線,辦好就業、教育、社保、醫療、養老和托幼、住房等民生實事,提高公共服務可及性和均等化水準”。
情係群眾冷暖,知解百姓憂慮。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聚力民生工作,堅持以“保”為底線、以“穩”為基礎,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目標,決策精準對焦、政策精準落實,為人民群眾“量身定制”改革福利。當前,品質、效率和動力變革在高品質發展道路上快速推進,彰顯的是我們黨深厚的人民情懷。廣大黨員幹部要聚力民生實事,在心知、耳聽、力行中涵養人民情懷。
在“面面俱到”的關心中涵養人民情懷。新時代、新形勢、新舉措,我們黨緊跟時代走勢、聚焦發展大局,緊扣民生熱點和重點話題,結合新時期發展背景下的社會“面面觀”,以實實在在的舉措治難通堵,改革高質高量、緊貼需求,從義務教育到就業保障,從養老醫療到法律配套,從鄉村文化到産業興旺,從大框架到小切口,從大建設到微生活,為人民安居樂業和生命健康盡心盡力,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全面、更充分的保障,呼應人民期盼、傳遞民生溫度。有“面面俱到”的關心,才有思慮週全的舉措和勤懇務實的行動。黨員幹部要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上,把責任扛在肩頭,抓落實、謀發展、重創新,對人民關心關切事要有不放手、不停緩、不懈怠的態度,民生情懷時刻“線上”,做到責無旁貸、事無巨細,在小事小節中融入對人民群眾的殷切情懷,不斷提升治理的精準度。
在“問需於民”的傾聽中涵養人民情懷。我們黨依靠人民的力量取得勝利,依靠人民的智慧擘畫未來。去年,“十四五”規劃《綱要》在網上徵求意見建議,以網際網路為“民意傳聲筒”和“建議收納箱”,將問計於民、問需於民的觸角延伸,以人民群眾的聲音為“參考係”和“坐標軸”。“螢幕”兩端,一端是問計求策,一端是熱烈回應,魚水情深、暖流洋溢。眾多關於生態環境保護、社會保險制度、公共文化服務等民生領域熱點問題的“金點子”紛紛出爐,為“十四五”開局起好了關鍵一步。從“線下”到“線上”,是與時俱進的時代氣息,“雲端”成為我們黨踐行群眾路線的實踐載體,成為回應人民群眾新期待的創新方式,“網”聚思想是尊重民意、汲取民智的生動寫照, “雲端”成為知解民意民願的“直通車”。善聽才能善知,黨員幹部要創新“聽”的方式,打開聽的“多聲道”,在汲取人民群眾的智慧中擘畫美好未來。
在“同心同力”的奉獻中涵養人民情懷。面對脫貧攻堅戰的巨大壓力,中國共産黨團結全國各族人民的力量,始終與人民想在一起、幹在一處,在眾志成城中取得了脫貧攻堅的全面勝利。人民的事業就是黨的發展事業,人民的期盼就是黨堅持不懈的夢想。在歷時8年的脫貧攻堅事業中,我們黨堅持以人為本,産業發展和文旅融合的有力推動、集約生産和開拓市場的強鏈作用、幫扶機制和返貧檢測的強力保障為貧困群眾戰百樣貧、除千種困、挪萬般難,由“輸血”到“造血”、“迴圈”到“加速”,增強了貧困地區發展的內生動力,脫貧攻堅成果得到了鞏固和擴大,與鄉村振興實現有機銜接,群眾的日子越過越紅火,困擾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歷史性難題得以解決。
“雖比高飛雁,猶未及青雲”,在為人民造福的道路上沒有完成時。為民造福是最大的政績,要堅定不移地走高品質發展之路,一件接著一件辦、一茬接著一茬幹,以一個個民生工程、一項項制度改革、一份份優秀的答卷來回應群眾期盼,濃墨重彩地書寫“人民至上”的價值理念,鐫刻下執政為民的深刻印記,讓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不斷增強,以“大民生”轉動“大發展”,繪就幸福底色,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中貢獻力量。(作者:朱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