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産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 中國經濟方能“氣血充盈”

2020-12-21 08:31: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原標題:産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 中國經濟方能“氣血充盈”

  【光明論壇】

  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明年黨和政府要抓好的一系列重點任務,其中就當下輿論高度關注的我國産業鏈供應鏈安全和穩定問題,提出“增強産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這是一項極為重要的戰略決策。深刻認識和把握這一決策,對於提高貫徹和落實中央決策的自覺性和主動性,確保我國産業鏈供應鏈穩定和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增強産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基礎。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是我們黨根據我國産業鏈供應鏈運營的國際和國內環境、條件的重大變化作出的重要戰略抉擇。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加入世貿組織後,為了抓住國際製造業大轉移的歷史機遇,我國加入了資源和市場兩頭在外的國際大迴圈,從而形成“世界工廠”發展模式,對我國快速提升經濟實力、改善人民生活發揮了重要作用。但近年來,國際和國內發展環境、條件發生重大變化,我國的産業鏈供應鏈面臨重大挑戰和風險。從國際看,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加劇了大變局的變化。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加速演進,人工智慧、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新應用新業態方興未艾,圍繞智慧技術和智慧産業主導權的國際競爭異常激烈,我國産業鏈供應鏈面臨提質升級的迫切要求,創新壓力巨大;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一些主要經濟體出於對自身狹隘利益的考慮,放棄自由貿易政策,轉而實施保護主義、單邊主義甚至霸淩主義政策,嚴重威脅我國産業鏈供應鏈穩定和安全。面對國際環境變化,黨中央作出構建新發展格局戰略決策,提出構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國內生産供應體系,在關鍵時刻可以做到自我迴圈,確保在極端情況下經濟正常運轉。

  增強産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是保持我國製造業優勢的根本途徑。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形成了當今世界規模最大、競爭優勢最強的製造業體系,其表現是:我國製造業佔GDP比重在主要經濟體中居首位。2019年中國製造業佔GDP比重為27.2%,同期的美國為11.1%,德國為9.4%,日本為19.5%,英國為8.6%。我國已經發展成世界製造大國,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産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製造業生産能力強大,這是我國産業鏈供應鏈擁有強大韌性、抗風險抗衝擊能力強的重要原因。但是我國製造業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製造業的技術水準還不夠高,一些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存在空白,受制於人的局面沒有根本改變,一旦國際形勢發生重大變化,特別是一些國家對我實行技術斷供,經濟運作就會陷入極其被動局面。所以,我們必須增強産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一方面力爭通過國際合作阻止打擊全球産業鏈、供應鏈的惡劣行為;另一方面鍛造一些“撒手锏”技術,持續增強高鐵、電力裝備、新能源、通信設備等領域的全産業鏈優勢,拉緊國際産業鏈對我國的依存關係,維護和提高我國製造業優勢。

  增強産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的關鍵是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過去幾十年我們主要依靠引進外國技術實現發展,短期看這不失為加快經濟發展的捷徑,從長期看只靠引進是不行的,它會使我們與國外的技術差距越拉越大,將我們長期鎖定在産業分工格局的低端。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為此,要加快推進國家重大科技專項,深入推進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增強原始創新、整合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要積極搶佔科技競爭和未來發展制高點,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在重要科技領域成為領跑者,在新興前沿交叉領域成為開拓者,為經濟社會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保障國防安全提供有力科技支撐。要構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加強黨對科技工作的領導,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加快推進産學研深度融合,讓企業真正成為技術創新主體。

  産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經濟方能“氣血充盈”、行穩致遠。增強産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維護我國産業鏈供應鏈安全和穩定,對於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品質發展,意義深遠。我們要深刻領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實質,切實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實現科技自立自強,做到産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著力提升産業基礎高級化、産業鏈現代化水準,為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品質發展奠定堅實的科技和産業基礎。

  (作者:何自力,係南開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南開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協同創新中心研究員)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