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出臺政策不能如此“拿來主義”

2019-12-11 08:49:00
來源:新華日報
字號

  原標題:出臺政策不能如此“拿來主義”

  最近有記者梳理一系列政策落地見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現象發現,一些地方政策存在較為嚴重的“拿來主義”傾向,甚至乾脆照搬照抄、原樣拷貝。比如,某山區縣為農産品示範園區制定建設補貼方案時,照搬沿海地區防颱風的標準。企業為拿補貼,只能捨棄經濟實用的竹材料,使用成本更高的水泥、鋼管,不少企業對此抱怨連連。

  “山區花錢防颱風”聽上去似乎有些魔幻現實主義,可只要一些領導幹部不改掉抄襲政策的“懶漢病”,這種怪象就會一再上演。有的是“照貓畫虎”,不顧當地實際盲目照搬外地經驗做法,導致出臺的政策偏離實際、執行遇阻。有的是“穿新鞋走老路”,看似出臺了不少新政策,仔細一看“今年十條”和“去年十條”根本沒區別,政策不能適應變化自然難以有效指導實踐。外地經驗、以往做法當然有其可取之處,適當吸納借鑒可以“站在別人肩膀上”更進一步、更高一籌,但決不能生搬硬套、機械照抄。每一項工作都需要適應當地特色,並且緊跟新趨勢和新要求,如果只是一味模倣、全盤照搬,最終的結果很可能是“緣木求魚”,圖省事卻誤了事。

  制定政策精準有方,抓落實才能精準有力,群眾也才會真心為政策點讚。檢驗一項政策優劣的標準,應看它能否為群眾帶來實打實的獲得感。倘若政策在制定時就離群眾需要太過遙遠,執行效果自然會大打折扣。因此,從出臺政策到落實轉化的各個環節都必須保持高標準,確保政策具有精準度和可操作性。好的政策絕不是憑著經驗或簡單研究就能輕鬆制定出來的,倘若在調查研究不深入、規劃思考不縝密的情況下貿然出臺政策,遭遇執行走樣、群眾不滿的可能性就會很大。説到底,政策的背後是工作作風,黨員幹部只有擺正位置、端正態度,發揚嚴實深細的作風,撲下身子苦幹實幹,勇於在工作中大膽嘗試,善於在群眾中用心調研,才能制定出群眾滿意的好政策。

  “出臺政策措施要深入調查研究,摸清底數,廣泛聽取意見,兼顧各方利益。政策實施後要跟蹤反饋,發現問題及時調整完善。”習近平總書記對如何出臺政策的論述,值得每位領導幹部認真品讀。紮實的調研是好政策的基石,應緊緊圍繞政策主旨從相關方面進行麻雀式解剖,摸清情況、收集數據、找準問題的癥結所在,回答好為什麼要出臺政策的問題。在政策起草過程中,應廣開言路、集思廣益,鼓勵政策的執行者、受益者提出有針對性的辦法、措施,切實提高可操作性。在政策出臺後,還應常常“回頭看”,收集反饋資訊,研究執行政策時遇到的新問題、新情況,必要時進行動態調整。領導幹部不能做“懶漢”,要切實邁好政策制定這個“第一步”,讓每個政策都為群眾帶來更多獲得感,讓黨和政府的“信用存款”越來越豐裕。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