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四中全會公報這些提法背後

2019-11-04 17:21:00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字號
  10月31日,中國共産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公報發佈。“國家治理效能”“建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制度”“建立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5000多字的公報中,很多提法引人注目。

  實踐探索在前,總結提煉在後。一個個提法的背後,是新中國成立7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領導人民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政治穩定、經濟發展、文化繁榮、民族團結、人民幸福、社會安寧、國家統一的生動實踐。

  國家治理效能
  ——“著力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作有效的制度體系,加強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

  “經邦有術,持之以理。”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帶領全國人民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的腳步一刻也沒有停止。習近平總書記親自主持召開40次中央深改組會議、10次中央深改委會議,審議通過400多個重要改革文件。

  國家監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黨內監督和國家監察全覆蓋體系更加嚴密,反腐敗鬥爭奪取了壓倒性勝利;存貸款利率管制基本放開,存款保險制度實施,金融監管協調機制初步建立等,使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有效提升;戶籍改革牽一髮而動全身,流動人口逐步開始享受與市民同等的教育、社保等公共服務……各領域改革穩步向前,很多領域實現了歷史性變革、系統性重塑、整體性重構,全社會發展活力和創新活力進一步增強。

  建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制度
  ——“要建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制度,完善堅定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的各項制度,健全黨的全面領導制度,健全為人民執政、靠人民執政各項制度,健全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準制度,完善全面從嚴治黨制度”

  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産黨人的初心和使命。2016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95週年大會上向全黨鄭重發出“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的偉大號召。在黨的十九大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寫入大會的主題。自2019年6月起,“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在全黨自上而下開展。

  堅守黨的初心和使命是鞏固黨的領導地位的基礎和前提,建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制度,就是要推動全黨恪守黨的性質宗旨、理想信念、奮鬥目標,使我們黨永葆先進性純潔性,永遠得到人民的衷心擁護。

  健全人民文化權益保障制度
  ——“健全人民文化權益保障制度,完善堅持正確導向的輿論引導工作機制,建立健全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文化創作生産體制機制”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保證公民的經濟、文化、社會等各方面權利得到落實,努力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保障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

  保障人民文化權益,現代公共文化服務是重要一環。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納入全面深化改革的全局。2015年年初,中辦、國辦印發《關於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對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作出全面部署。黨的十九大更是把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作為一項重要目標任務。

  構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
  ——“要健全有利於更充分更高品質就業的促進機制,構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完善覆蓋全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強化提高人民健康水準的制度保障”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試行普通高校、高職院校、成人高校之間學分轉換,拓寬終身學習通道。”2019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明確將構建服務全民的終身學習體系作為主要發展目標之一,並提出建立健全國家學分銀行制度和學習成果認證制度、強化職業學校和高等學校的繼續教育與社會培訓服務功能、擴大社區教育資源供給等舉措,進一步推動全民終身學習。

  建立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
  ——“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建立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

  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新聞發佈會上,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有關負責人表示,不僅要完成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任務,而且2020年以後,在消除了絕對貧困之後,還要繼續做好減少相對貧困的工作。因為相對貧困還會長期存在。需要通過打贏脫貧攻堅戰,為未來減少相對貧困探索經驗,建立一套比較好的體制機制。

  解決相對貧困,各地已有實踐。截至2015年年底,江蘇省每人平均年收入4000元以下低收入人口已實現全部脫貧,宣佈消除絕對貧困,該省到2020年的脫貧攻堅目標是使家庭每人平均年收入6000元以下的相對貧困人口實現脫貧。

  社會治理共同體
  ——“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建設更高水準的平安中國”

  2019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出席中央政法工作會議時指出,要完善基層群眾自治機制,調動城鄉群眾、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自主自治的積極性,打造人人有責、人人盡責的社會治理共同體。

  在杭州,從設立鄉鎮(街道)社會服務管理中心,到開展基層審批服務執法力量改革試點,不斷夯實的社會治理體系基礎為全市打造市域社會治理標桿城市提供樣板。北京市海澱區清河街道在智學苑社區試點,打造“智匯五家”社區治理共同體,通過提出議題、開展協商、形成意見、組織實施、反饋效果“五步工作法”共同參與治理。

  完善正確處理新形勢下人民內部矛盾有效機制
  ——“要完善正確處理新形勢下人民內部矛盾有效機制,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健全公共安全體制機制,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完善國家安全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群眾工作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群眾工作的本質是密切黨群關係,核心是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2015年4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的意見》,推動形成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綜治協調、各部門齊抓共管、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工作格局,健全社會治安防控運作機制,編織社會治安防控網,提升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法治化、社會化、資訊化水準,增強社會治安整體防控能力。

  截至2019年8月,全國共建成警務站1.4萬個,建有社區警務室11.7萬個。全國刑事案件立案總量在連續3年下降的基礎上,2019年上半年同比又下降6.7%,八類嚴重暴力犯罪案件數同比下降11.1%。全國立體化、資訊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將在2020年基本建成,將有力維護政治安全、社會安定、人民安寧,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全面建立資源高效利用制度
  ——“要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全面建立資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生態保護和修複製度,嚴明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制度”

  2017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體學習時強調,生態環境問題,歸根到底是資源過度開發、粗放利用、奢侈消費造成的。資源開發利用既要支撐當代人過上幸福生活,也要為子孫後代留下生存根基。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在轉變資源利用方式、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上下功夫。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作出了全面節約和高效利用資源的戰略部署,為我國資源利用管理工作提供了遵循。從“大氣十條”、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到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再到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我國的生態治理體系實現了由粗放到嚴密的歷史性轉變,生態保護監管的制度化、規範化、法治化建設不斷增強。
[責任編輯:劉洪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