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時評:讓每個人都可以體面地老去
原標題:新華時評:讓每個人都可以體面地老去
新華社北京10月7日電
晚年孔子説自己“不知老之將至”,但一個人口老齡化社會卻不能“不知老之將至”。認識老齡化的基本國情,人人“知老”“尊老”,就能以制度優勢、文化優勢,創造一個老年友好型社會,使我們每個人都能體面地老去。
“不知明鏡裏,何處得秋霜”。就像突然意識到父母老去時一樣,老齡化挑戰同樣讓我們驚心而且感到準備不足。銀發浪潮,已經不只是比喻。北京一天增加500多位老年人,其中80歲以上的120多人。從城市公園到街頭廣場,從機關門診到單位食堂,我們身邊的老人忽然增多,有心人便能一目了然。由於人口基數大,目前我國老年人數量已經相當於兩個日本或三個德國的總人口。同時我國人口老齡化速度快,銀發浪潮像漲潮時追趕雙腿的大浪,不容我們忽視。
小説家米蘭 昆德拉説:“老人是對老年一無所知的孩子。”人口老齡化,將成為貫穿21世紀的基本國情,國家、家庭、個人都得行動起來。我國已經提出要用3年時間向全社會進行老齡化國情教育。國情教育,當然是全齡化的,從黨政幹部到廣大青少年,從城市鄉村到各行各業,都要直面我國老年人口數量多、老齡化速度快、應對的任務艱巨的現實。就像父母進入老年對家庭的影響一樣,老齡化將深刻影響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以及每個家庭,對此有足夠的思想物質及戰略準備,是一個社會成熟、穩健的重要標誌。
讓每個終有一老的人都無“老顧之憂”,我們有制度優勢。黨中央對養老問題高度重視。在國家決定今年全面推開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工作後,財政部、人社部、國資委、稅務總局、證監會等近日發佈通知,明確了工作的時間表,這充分體現了在國有經濟做優做大做強同時,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代際公平和發展成果全民共用的精神。與此同時,全面落實新的土地承包法、土地管理法,推動農村土地改革,盤活農民土地物權,可以使數以千萬的農村人口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或減緩“未富先老”帶來的衝擊,同樣是制度優越性的體現。
讓每個人都能滿足對晚年美好生活的嚮往,我們也有文化優勢。強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重視家庭倫理和族群鄰里關係,都為緩衝老齡化壓力,走“中國式養老”之路提供了重要的文化資源。家庭是中國社會最牢固紐帶,“裏仁為美”“遠親不如近鄰”等觀念,為現代鄰里互助、社區養老提供了深厚基礎。強化“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理念,使老有所樂、老有所為,可以使高齡化、老齡化同樣成為一種人口紅利。“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我們每個人都要為老齡化做準備,既為自己做一個全職業週期的物質準備,也做好“想得清、放得下、看得開”的心理準備,達觀、寬容、自主,真正像孔子説的那樣“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雲爾”,從從容容體面地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