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立勝:跨越製造業變革“三道關”
製造業是實體經濟與國家綜合競爭力的基礎。一個國家製造業的發展品質和創新能力往往是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集中體現。我國製造業正處於從速度向品質、從規模向品牌、從低效向高效轉型升級的重要關口,處在增強創新能力的關鍵期。2018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亦提出推動製造業高品質發展,強調“要推動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堅定不移建設製造強國。要增強製造業技術創新能力,構建開放、協同、高效的共性技術研發平臺,健全需求為導向、企業為主體的産學研一體化創新機制”。在此背景下,如何更好保障製造業在實體經濟中的主體地位?如何加快建成適應科技新變化、市場新需要、優質高效多樣化的製造業供給體系?這都是必須回答的重要課題。
推進製造業品質變革,以品質提升“對衝”增速放緩。
依靠市場競爭機制,實現製造企業的優勝劣汰。
首先要從根本上解決低端過剩、高端不足的深層次矛盾。過去是短缺經濟、生産能力不足,現在是低端産品過剩、高端産品不足,因此要在供給端下大功夫,強化創新和標準的引領作用,推動技術創新、標準研製和産業化協調發展,支援出新品、出精品。目前消費個性化、多樣化、高端化漸成主流,對産品品質、性能和安全的要求明顯提高。從供給端,要強化全面品質管理,打造品質標桿企業,著力在提升品質上下功夫,加快建成適應科技新變化、市場新需要、優質高效多樣化的製造業供給體系。
其次要在堅持提升品質的基礎上打造品牌。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國際競爭既是貿易規則和制度標準的競爭,又是産品和服務品質的競爭,只有提高品質,才能在國際産業分工鏈中佔據優勢。對此,必須堅持品質至上,做好品牌建設,追求産品或服務的日臻完善,賦予“中國品牌”更多豐富內涵。
再次要把握先進製造業發展態勢,促進産業升級。當前,新一代資訊技術與製造業融合發展不斷催生新業態、新模式、新産品、新産業,智慧製造、綠色製造、高端製造成為製造業生産組織方式和産業發展形態變革的重要表現,數據、資訊、知識成為新型生産要素。要從順應製造業變革大勢考慮,從滿足産業升級需要出發,推動資訊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推動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不斷提升基於數據運用的要素配置能力,推動製造業發展加快向更多依靠數據、資訊、知識等新型生産要素的增長模式轉變。紮實推動製造強國建設,積極推進智慧製造工程、實施智慧製造試點示範項目、加快發展工業網際網路,推進傳統製造業綠色化改造、資源高效迴圈利用、構建綠色製造體系,同時發展好服務型製造。
推動製造業效率變革,以效率大幅度提高“對衝”成本上升。
高品質發展要求優化升級要素結構,推動製造業效率變革。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製造業轉型升級步伐不斷加快,發展的效率和效益大幅提升,但就整體而言,與美國、德國、日本等製造強國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對此,必須提高勞動生産效率,加快轉變傳統製造業發展方式。
一是以提高勞動生産效率為導向,加快轉變傳統的製造業發展方式。加強企業技術改造,注重通過增量投入帶動存量調整;大力發展智慧製造等新型製造模式,加快製造業提質增效升級步伐。
二是以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為導向,引導生産要素向高效率的製造業部門、環節集聚。按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引導技術、人才、勞動力、資本、資訊等生産要素協同投向人工智慧、車聯網、5G、物聯網等重點領域,推動科技創新能力轉變為産業實力。
三是以大幅提高製造業勞動生産率來對衝勞動力成本的上升。近年來,勞動力、土地、環境成本的不斷提升,已經成為影響中國製造業競爭力的重要因素,因此,減少行政審批、降稅、減少物流成本,尤其是切實降低制度交易成本尤為必要。對此,要有效構建開放、協同、高效的共性技術研發平臺,健全需求為導向、企業為主體的産學研一體化創新機制,推動製造業由數量擴張向品質提高的戰略性轉變,加強智慧財産權保護與運用,形成有效的創新激勵機制,增強製造業技術創新能力是關鍵。
推動製造業動力變革,以激發創新活力“對衝”粗放式增長。
真正決定企業和行業前途命運的是研究與開發,而不是別的因素。推進製造業高品質發展的動力是創新。
一是不斷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要鼓勵引導企業加大技術創新投入,支援企業建立研發機構、讓企業承擔更多的科技項目;著力搭建一批創新平臺,推動産學研創新資源的深度整合和開放共用,為市場主體創業創新提供支撐;強化技術創新與商業模式創新的有機結合,促進技術成果轉化和産業創新發展。
二是著力攻克一批關鍵的核心技術。要圍繞先進製造業的産業價值鏈發力,引導激勵企業加大技術創新投入,切實提供製造強國的基礎要素。
三是加快科技成果的應用推廣。抓好基礎能力的提升,重點在推廣應用上下功夫,加快落實支援重大裝備規模化應用的激勵政策,如完善稅收支援,創新産業政策,發揮政策性金融、開發性金融和商業金融的優勢,加大對基礎性領域、重點領域、關鍵性産業的支援力度,強化智慧財産權保護,鼓勵企業運用智慧財産權參與市場競爭,培育産業鏈關鍵環節智慧財産權協同運用能力,為製造業創新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四是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鼓勵公平競爭,強化競爭政策的基礎性地位,推動産業政策轉型創新,從結構性、傾斜型向功能性、普惠型轉變。
五是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造就一批優秀的企業家隊伍,穩定企業家預期,引領和激發全社會創新創業活力,為企業家的成長和發揮作用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作者係中國浦東幹部學院教務部主任、教授,長三角研究院執行院長 何立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