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增強學術自信 講清中國道路(人民要論)

2018-02-23 13:59: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郝永平 黃相懷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可以説,中國道路的成功正在改變世人對人類社會發展道路特別是現代化道路的固有看法,越來越彰顯出其世界意義。對於中國學者來説,講清中國道路既是一件非常重要的政治任務,又是一件非常嚴肅的學術研究工作。

  講清中國道路,對中國和世界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今天,中國與世界的聯繫日益密切。向世界講清中國道路,對當今中國和當今世界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併發揮更大作用的客觀需要。經過改革開放40年的艱苦奮鬥和艱辛探索,中國創造了人類社會發展史上驚天動地的奇跡,社會生産力水準顯著提高,人民生活水準顯著提高,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顯著提高。特別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和2010年中國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以來,中國國際地位愈益凸顯,以更加穩健、自信的步伐走近世界舞臺中央。當今世界,在推進經濟全球化、處理重大國際事務上,在建構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方面,中國都發揮著不可替代的建設性作用,很難想像離開中國的世界會是什麼樣子。因此,中國需要向世界傳遞更多中國聲音,更好地展示中國的國家形象,讓世界更加了解中國、接受中國、認可中國。

  為世界提供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的現實需要。正如習近平同志所講,“世界那麼大,問題那麼多,國際社會期待聽到中國聲音、看到中國方案”。當前,主要發達國家經濟復蘇緩慢,經濟社會發展遭遇各種困境,人類對於探索更好社會制度有了更加迫切的需要。而廣大發展中國家不僅有著與中國相似的歷史境遇,而且面臨著如何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和保持穩定這些躲不開、繞不過的治國理政難題。相比之下,中國的發展積累了很多行之有效、值得長期堅持的成功經驗,贏得世界普遍讚譽。中國道路的成功實踐和寶貴經驗彰顯中國智慧,為全球治理提供了極有價值的參考經驗,給世界特別是廣大發展中國家探索符合自身國情的發展道路塑造了一個十分難得、可資借鑒的好樣板。隨著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處在這樣一個引領世界的大趨勢和大潮流之中,中國學者應當增強向全世界講清中國道路的信心和能力。

  澄清西方社會對中國的偏見與誤讀的必然要求。如何破解在一個人口眾多、貧困落後的國家實現現代化的難題?世界上沒有先例。中國不僅破解了這一難題,而且做得很好。今天,中國在現代化建設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為世界發展作出重要貢獻。但是,囿于意識形態偏見,甚至出於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一些西方勢力習慣於透過“有色眼鏡”看中國道路與中國發展,“中國崩潰論”“中國威脅論”等不絕於耳、甚囂塵上,質疑、指責甚至攻擊中國的現象此起彼伏。對此,中國學者不能熟視無睹,更不能聽之任之。中國學者在澄清偏見和誤讀上可以大有作為。應通過學術傳播與對話的方式來解讀中國發展的密碼與中國道路的價值,最大程度避免西方社會對中國的誤解、誤讀、誤會。

  講清中國道路要把握好幾個方面

  向世界講清中國道路,要解決好講什麼的問題。從實際情況來看,需要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

  中國道路是一條來之不易的道路。中國道路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中國共産黨領導中國人民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各種代價才找到的適合中國國情的正確道路。這條道路經由幾代中國共産黨人帶領人民通過接續不斷的實踐創新和理論探索才形成,充滿著苦難和輝煌、曲折和勝利、付出和收穫,是經過實踐檢驗的正確道路,來之不易、彌足珍貴。具有歷史厚重感的中國道路既是歷史的必然,又是人民的選擇。中國人民必須倍加珍惜,切不可犯顛覆性錯誤。

  中國道路是一條具有獨特優勢的道路。中國道路具有無可比擬的獨特優勢。比如,從經濟體制上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充分發揮市場和政府的作用,既保證了經濟活力,又保證了宏觀經濟穩定,是先進的經濟體制。從政治體制上看,中國政黨制度是先進的、成功的,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的政黨制度能夠發揚民主、集思廣益,同時能夠避免西方兩黨制、多黨制所造成的黨爭不斷、效率低下問題。從文化體制上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既保證了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又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中國道路遵循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順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能妥善處理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大關係,因而具有無限光明前景,必將越走越寬廣。

  中國道路是一條造福人民的道路。中國道路具有豐富內涵,蘊含多姿多彩的理論元素,充滿博大精深的中國智慧。中國道路致力於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中國道路堅持凝聚人民力量,尊重人民、依靠人民、為了人民,以實現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從改革開放以來的歷史進程看,正是由於我們黨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才充分調動起人民群眾投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才使人民群眾享有更多更公平的發展成果。僅就脫貧而言,近5年來,中國使6800多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貧困發生率從10.2%下降到3.1%。中國道路之所以顯示出越來越大的能量,就在於人民群眾的積極認同、衷心擁護與全力參與。

  中國道路是一條貢獻世界的道路。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深入推進,中國國力不斷增強,影響力持續提升,為世界作出的貢獻與日俱增。“中國道路究竟能為世界貢獻什麼”,成為今天必須回答的“時代之問”。總體來講,中國道路至少向世界作出了五大歷史性貢獻:生存性貢獻、發展性貢獻、制度性貢獻、文化性貢獻、和平性貢獻。中國倡導世界多樣、國家平等、文明互鑒、包容發展、互利互惠,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近年來,中國對外貿易、對外投資、外匯儲備穩居世界前列,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30%。這就是中國道路世界貢獻的有力證明。中國用馬克思主義智慧、東方智慧解決現代化難題,把現代化模式由單項選擇題變成多項選擇題,促進了人類文明發展的多樣性。

  增強學術自信,以學理打動人心

  中國學者向世界講清中國道路,不能空喊口號,不能自説自話,不能強加於人,而必須強化學術表達、傳播、交流與對話,用學術詮釋事實,以學理打動人心。

  增強學術自信。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中國學者要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個根本性變化,築牢思想根基,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站在新時代的歷史方位上講好中國故事,站在整個世界的高度來系統講清中國道路。自信和底氣來自哪?來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偉大成就,來自放眼世界風景這邊獨好的優勢。中國學者要構建中國自己的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向國際社會詮釋中國經驗、貢獻中國智慧,充分體現中國學者的學術擔當和學術造詣。要用中國特色學術思想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向世界貢獻中國學術禮物。

  借鑒學術成果。中國的發展成就引起世界的持續關注,特別是吸引著國際學術界的目光。海外已經掀起中國問題研究熱潮,不少知名機構和學者還取得了相當可觀的積極成果。中國學者要堅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深化中國道路和當代中國問題研究。既要立足本國實際,又要開門搞研究;既要注重原創、以我為主,又要兼收並蓄、為我所用,積極借鑒、吸納海外學者的研究成果。比如,近年來海外學者關於中國模式、中國經驗、中國經濟發展、中國民主政治建設和執政黨建設的最新研究成果,在視角、方法、見解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啟示和借鑒意義,可以成為我們加強學術研究的參考。中國學者要增強開放意識和國際交流意識,堅持以我為主,通過廣泛學習借鑒,使中國學術話語、學術體系以及學術成果更具有時代性和國際性,更容易為國際學術界和國際社會所接受。

  加強學術交流。隨著中國的發展,中國學者的話語權正在由沒有資格説、自言自語説以及失語無法説向部分引領説深刻轉變,這個轉變過程其實就是中國學術由理論辯護、理論闡釋走向理論引領的過程。實現理論引領,向世界表達中國話語,解讀中國方案,講清中國道路,需要“走出去”與“請進來”,高度重視學術交流互鑒。要搭建學術交流平臺,積極參與國際雙邊多邊學術活動,充分利用好各級別各層次國際論壇、講壇和會議,建立長期而穩定的高端學術對話機制,提高學術交流品質;拓寬學術交流領域,充分表達中國的價值理念,倡導和增進人類命運共同體共識;加強國內外智庫交流,引導具有影響力和説服力的學術成果走出去,推動海外中國學研究,讓世界更好地認識中國、了解中國。

  加快學術創新。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理論的生命力在於創新。中國學者要秉持科學的治學態度和治學方法,切實增強創新意識,在學術命題、學術思想、學術觀點、學術話語上充分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不斷概括、提煉新概念、新範疇、新體系、新表述,有效增強學術成果的創新性與親和力,彰顯中國學者準確闡釋中國道路的時代擔當。習近平同志指出:“要圍繞我國和世界發展面臨的重大問題,著力提出能夠體現中國立場、中國智慧、中國價值的理念、主張、方案。”中國學者要強化學術積累,夯實學術基礎,涵養學術道德,拓寬學術視野,注重歷史與現實、理論與實踐融合,提高學術成果的解釋力。充分發揮專業特色和學術專長,進一步提煉與優化對外宣傳話語,跳出用西方話語解讀中國現實的窠臼,努力多出讓關心中國道路和中國發展的人都愛讀的高品質學術成果。

  (作者單位:中央黨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