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吞“核食”卻換不到CPTPP門票

2022-07-07 15:15:00
來源:《兩岸關係》
字號

  ■ 鄭育禮

  2月21日,在日本福島核泄漏事故過去11年後,在臺灣民意普遍反對的情況下,民進黨當局仍悍然宣佈福島5縣大部分食品解禁。消息一齣,立刻引起島內輿論譁然,各方強烈反對民進黨當局為追求政治利益,罔顧民眾安危,視民意于無物的傲慢霸淩行徑。臺灣輿論普遍認為,民進黨當局妄圖通過吞下“核食”抱緊日本大腿擠進CPTPP,是不會成功的,最終只會犧牲民眾健康、葬送臺灣福祉。

  “核食”入臺嚴重侵害島內民眾切身利益

  在日本福島周邊地區食品仍具有嚴重安全隱患的情況下,民進黨當局執意開放“核食”進口不僅嚴重威脅島內民眾生命健康權;更將給原本已經面臨嚴重貿易逆差的臺灣經濟秩序,造成進一步衝擊。

  一是“核食”入臺恐損害島內民眾衛生健康安全。由於日本“核食”至今仍存在銫-137與鍶-90等放射性物質危害,因此這些被污染食品一旦進入人體,其所含有的放射性元素將提升人體出現嚴重病變的可能。對此,島內專業領域人士普遍認為,民進黨當局貿然開放“核食”進口是對臺灣民眾生命健康極不負責任的做法。臺灣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表示,銫-137在環境中的半衰期約30年,在人體中也高達70天,且銫-137的性質如同鉀離子,容易積存在肌肉及內臟中,進而增加罹癌風險。此外,鍶-90的危害也十分嚴重,因為鍶-90極易累積在乳品或高鈣的各類食品中,一旦隨食物攝入人體,易被人體吸收且長期累積在骨骼與骨髓中,造成體內輻射量升高,容易誘發白血病及其他疾病,對於胎兒和嬰幼兒影響尤為嚴重。

  二是開放“核食”恐加劇臺日貿易逆差,衝擊島內經濟。據臺經濟部門統計,近15年以來,臺灣在對日貿易中一直處於逆差狀態,年逆差額幾乎都在200億美元以上,且近一兩年增長更加急劇,致使臺日貿易呈現顯著失衡狀態,而臺灣則處於相對不利的地位。在具體貿易産品領域,臺日間也呈現嚴重的貿易剪刀差問題,即臺灣出口更多的是低附加值産品,而進口的則是高附加值産品和設備,如半導體設備、晶圓設備、汽車整車進口等。在投資領域,臺灣也十分依賴日本。截至2020年,日本在臺投資已達230億美元,而同期臺灣的對日投資尚不足100億美元。在農産品領域,臺對日貿易逆差于疫前時已達72億美元,較10年前近翻一倍,具體言之,即在臺灣一年所有食品進口數量中,日本食品佔約1/4。此外,臺灣還是日本農林水産省的重要拓展市場。福島核事故前,臺灣對於傳統福島五縣的農漁産品進口量就十分巨大,如福島的青森蘋果有八成外銷臺灣、福島區域的乾貝也多外銷臺灣,還有奶酪産品、秋刀魚、海鞘、扇貝、牡蠣以及鰹魚等都有大量銷入臺灣的情況。由此不難想見,此番開放“核食”後,臺灣對日貿易逆差勢必繼續擴大,進而衝擊島內農漁産業,損害養殖種植業者利益。

  臺灣輿論及社會對開放“核食”普遍不滿

  由於“核食”存重大危害且難以消除,島內社會對於禁止“核食”入臺有普遍共識,但民進黨當局無視臺灣民意,悍然開放“核食”,引發輿論強烈反彈。

  一是批評民進黨當局開放“核食”罔顧民意。追溯過往,臺灣社會對反“核食”進口有普遍共識。2018年臺灣“禁止開放福島五縣食品”的“公投”結果顯示,島內779萬人認為應持續限制進口,雖然依據島內“2年內不得再提修正案”的規定,該投票結果在2020年屆滿,但依舊表現出島內民眾對於“核食”安全性的擔憂。民進黨當局不顧島內民眾的生命健康安全,擅自以行政命令開放“核食”進口,“完全是淩駕於民意之上的霸淩行為”,對此,臺灣民眾和在野黨均表達憤慨。有網路民調顯示,約七成民眾仍然反對進口“核食”。國民黨“立委”曾銘宗表示,“反核食公投”是經過779萬票民意通過的重大宣示,民進黨當局竟在未與民眾溝通的情況下突襲開放,必須受到最嚴厲譴責。

  二是批評民進黨當局開放“核食”是“違法”。一方面,島內輿論認為民進黨當局開放“核食”是“違反臺灣憲制規定”的。臺灣南北各縣市政府、議會都對開放“核食”表示強烈反對,認為民進黨當局的做法違反臺灣“憲制規定”中“第22條保障人民健康基本權”。各縣市還先後出臺提案並增修“食安條例條文”,嚴格管控“核食”問題。臺南市議員許至椿表示,健康權是臺灣“憲制規定”保障的基本人權,民進黨當局怎能用行政命令推翻,民眾的健康不是民進黨貿易談判的籌碼,不容民進黨抹殺地方民意機構的權利。另一方面,島內輿論還批評民進黨當局開放“核食”的決定違法。前臺“行政院法制檢討小組委員”林騰鷂等島內眾多法律界人士認為,對開放“核食”這一重大事宜,臺“行政院長”蘇貞昌在沒有討論議決的情況下即行宣佈,公然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二條之一“跨‘部會’協調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及管理措施,建立食品安全衛生之預警及稽核制度”,“是嚴重的違法瀆職”。

  三是批評民進黨當局犧牲民眾健康討好日本。在將“萊豬進口”轉變為“美豬進口”,將“食品安全問題”替換為“臺美關係問題”之後,民進黨當局在開放“核食”方面也使出同樣伎倆,即將“核食”進口扯上所謂“臺日關係”。但此舉卻難瞞天過海,多數臺灣民眾認為民進黨當局是為了討好日本,才甘願將2300萬島內民眾當作小白鼠,斷送臺灣食品安全和民眾健康。

  民進黨當局操弄“媚日新高度”

  此次,民進黨當局迫不及待開放“核食”,其藉口要爭取擠進《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的可能微乎其微,根本目的仍是取悅日本。

  首先,民進黨當局開放“核食”,完全是遵從日方建議的主動貼靠。在開放“核食”過程中,民進黨當局並未同日本方面進行有效談判。對此,臺灣中華經濟與金融協會副秘書長曾志超表示,民進黨當局實施如此重大的策略,卻沒有與日本進行全面談判,甚至以搖尾乞憐的態度感謝日本勉強接受,令人難以置信。且面對臺灣民眾強烈反對,民進黨當局在沒有獲得日方任何實質承諾的前提下,便執意開放“核食”,低眉順眼地主動向日方“示好”,被島內民眾批評是自作聰明地搞出了媚日操作“新高度”。

  其次,民進黨當局妄稱借“核食”入臺博得CPTPP入場券。隨著今年1月大陸主導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生效,臺灣未來將逐步在亞太經濟圈邊緣化,民進黨當局面對危機不思根本改善兩岸關係,回歸與大陸攜手謀發展的正途,反而荒唐地轉向對日“求援”。此舉直接引起了日本趁機對臺灣頻繁傾軋要價,“日本台灣交流協會會長”大橋光夫就曾多次肆無忌憚地催促臺灣,稱“歡迎臺灣提出申請加入CPTPP,望能儘早跟上美國腳步,依據科學證據及國際標準處理福島食品”。而後,民進黨當局鋌而走險,頻繁炒作“核食”與CPTPP所謂密切關聯,並以此牽強理由綁架臺灣民眾,為其媚日行徑偽造“合理性”。

  吞了“核食”的臺灣仍叩不開CPTPP大門

  民進黨當局不顧島內民意強行開放“核食”後,日本方面確實給予了一定的“獎賞”。2月18日,“日本台灣交流協會會長”大橋光夫主動提出,重啟中斷8年的所謂“臺日經濟夥伴委員會”(EPC)。EPC是臺日之間于2013年成立,討論雙方總體貿易及投資合作發展的平臺,包括洽簽所謂“經濟夥伴協議”(EPA)。2016年,由於臺灣對日本食品新增檢附産地證明與輻射檢測等管制措施,引起日方不滿,EPC與EPA談判都進入停滯狀態。此次,雖然日本重啟EPC看似是給民進黨當局“甜棗”,但這僅是表面文章,並未實際解決民進黨當局所熱衷的CPTPP入場問題。

  一方面,按照貿易談判的常規流程,臺灣已然開放“核食”,就擁有了談判桌上的重要籌碼,有了對日開價的主動權,但實際上,臺灣的巨大犧牲卻僅僅被日方視為重啟臺日貿易談判的前提條件,難怪有島內網友認為,臺灣民眾的生命都被民進黨當局當作“投名狀”了,結果卻僅僅是向日本示了個好。更加殘酷的現實是,日本非但並未對支援臺灣加入CPTPP做出任何承諾,甚至還做出了清晰的切割。“日本台灣交流協會”代表泉裕泰日前稱,“福島食品和CPTPP沒有連結,開放日本福島食物,不是臺灣地區加入CPTPP的保證,更不能劃等號,兩者分開討論”。泉裕泰還稱,臺灣民眾的食品安全由民進黨當局負責,日方所謂“立場”是食品安全應按照國際標準判斷,只是等著臺灣方面自己下決心而已。

  另一方面,開放“核食”事件也預示了,日本在推進臺灣加入CPTPP方面終難以發揮重要作用,不得不使用重啟EPC的方式安撫民進黨當局。因為,加入CPTPP是需要成員國一致同意才能實現的,日本並不能代表所有CPTPP成員國的意見。綜觀國際大勢,一個中國原則已經是國際共識,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以一中原則處理涉臺問題。而CPTPP是只有主權國家才能申請加入的國際區域性經貿組織,臺灣作為中國的一個省顯然沒有資格加入,唯有在遵循一中原則下,通過兩岸協商,經過大陸方面做出合情合理的安排才有望實現。可見,民進黨當局虧了大本錢操弄“媚日謀獨”,妄圖所謂加入CPTPP,僅制度層面的前景就已十分渺茫,必定只能落得失敗的結局。

[責任編輯:楊永青]